学院动态

学术观点

发展经济学研讨会(一):social nudge, heterogeneity and utilitarian aggregation

文章来源: 发表时间:2018-04-24 21:11:53点击次数:

本网讯(通讯员周叶迪)4月24日下午15点,2018年国贸系发展经济学系列第一次学术研讨会在经济学院405会议室如期举行,本次研讨会特邀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经济学部副研究员、巴黎索邦大学经济学副教授瞿翔宇做题为《social nudge, heterogeneity and utilitarian aggregation》的报告。我院教师马诗卉、徐锦和唐莹出席本次研讨会。

瞿教授开场提出了一个问题——“自由贸易是否是帕累托最优的?”。他首先介绍了Newbery and Stiglitz(1984)一文中的三个假设及其结论,即自由贸易损害了社会福利。2007年以来其他研究自由贸易的文献也相继证明了这一观点。瞿教授随后列举了几个简单的博弈说明参与人不同的信念(如认为不同事件发生的概率不同,认为枕头的填充物不同)的情况下自由贸易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学界对于是否应该允许不同信念下的自由贸易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Bernake and Gerlle(2000)等人认为应该允许,因为政府不能观察到,也没有有效工具来阻止不好的事情发生;而Kreps(2012),Weyl(2007),Posner and Weyl(2012)则认为不能允许这种情况下的自由贸易,因为损失的福利太大,还是需要政府进行干预。

之后,瞿教授列出了Tirole提出的不存在泡沫的四个条件:一、潜在交易者的数量是有限的;二、所有交易者都是理性人;三、交易者对所面临的经济环境的认知(信念)是一致的;四、资源的配置是有效的(比起有贸易的情况更优)。瞿教授所做研究则是在以上四个条件基础上放松了第三条假设,探索当交易者认知(信念)不同时应如何避免泡沫的产生。此外,瞿教授也给出了其对泡沫的定义和理解,即如果价格超过了所有个体对其基本价值的判定,则存在泡沫。

瞿教授采用了一个针对股票分红日期的双人博弈模型进行了举例。博弈参与人为A和B,A认为该股票只在偶数天进行分红,B认为该股票只在奇数天进行分红,不存在流动性陷阱且A,B均风险中性,贴现率设为β。则A认为股票的现值为β/(1-β2),B认为股票的现值为1/(1-β2),若股票价格位于(β/(1-β2),1/(1-β2)),则存在价格理性化可能;否则可能会产生泡沫。即在动态经济过程中,泡沫的产生是由于A和B对股票分红发生时间的认知(信念)不同。

在最后提问环节,经济学院教师唐莹询问这篇文章的结论是否可以被实证检验,瞿教授回应说目前还没有这个方面的实证研究,对个体不同信念的度量还存在空缺;经济学院教师徐锦针对题目中的“social nudge”进行了提问,瞿教授回答说主要是指政府要找到合理的信念然后进行主推;最后经济学院教师马诗卉针对本文的贡献和瞿教授进行了讨论。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