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学术观点

第四届全国经济学研究生学术年会平行论坛(二)——分会场二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发表时间:2017-05-22 22:24:26点击次数:

本网讯(通讯员 徐威)第四届全国经济学研究生学术年会平行论坛(二)——分会场二于5月21日上午8:30-10:00在游艇会线路检测中心国际贸易系会议室405举行。会议主持人为中国人民大学何振博士,点评嘉宾由游艇会线路检测中心教师邢斐、周记顺担任。

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何振以“新农合、风险承担与农户收入增长”为题进行报告。报告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利用probit模型和面板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作用模型等方法,对新农合是否影响农户风险承担,以及风险承担是否解释新农合的增收效应进行了检验。报告指出了3点结论。第一,新农合显著提高了农村家庭事前非农风险承担和农业风险承担,其中促进非农风险承担的形式主要是创业。第二,新农合在缓解家庭事后遭受的负面冲击方面总体效果不显著。第三,新农合对农户收入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何振就政府如何减少农民的风险暴露以及降低社会收入差距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并解答了在场听众提出的前风险暴露机制、风险资产选择等有关问题。

第二位报告人是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黄腾,他所汇报的论文题目为“节水灌溉技术认知、采用强度与收入效应——基于西北半干旱区微观农户数据”。研究指出,半干旱地区水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同时还存在水土流失、地下水位下降等问题,因此发展旱作农业、应用和推广节水技术是缓解供需矛盾的必然选择。黄腾创新性地利用了两阶段模型和双变量有序probit模型对农户的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现状、技术认知和采用强度影响因素、节水技术的农业收入效应展开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展现了节水技术采用的现状,并提出了多个技术认知影响因素和采用强度影响因素。论文结论是,亩均收入低于平局值的农户更愿意采用节水技术,并且节水技术的采用使农业亩均收入增长了14.67%。研究还建议,应当加快研发新型节水灌溉技术、制定充分考虑各类特征的政策,并且大力宣传节水灌溉技术相关信息。

来自华中农业大学的郑宏远报告了论文《农机社会化服务有利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吗?——以种植大户为例》。该论文利用粮食主产区的586个农户数据,采用Logit模型对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户成为种植大户的意愿影响及其在不同作物和不同生产环节间的差异进行研究。论文提出,耕种收三个环节的综合农机社会社会化服务利用显著提高了农户成为种植大户的意愿,其中收获环节的农机社会化服务利用对农户成为种植大户的意愿有正向的显著影响。论文还指出,与小麦相比在水稻和玉米种植中的农机服务利用对农户意愿的影响更加明显。听众和点评嘉宾们提出了如何按照种植作物对农户分类、研究是否考虑控制地形等因素、怎样设计合理的问卷调查等问题。郑宏远对这些问题逐一给出了详细解答。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