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寇赢心)2019年9月21日上午10:00,“新中国经济七十年与发展经济学发展”论坛(一)在梧桐语问学中心明德厅举行,游艇会线路检测中心副院长宋德勇担任本次论坛的主持人。
首位报告的学者是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他报告的主题为《大变局中开放促进发展的前景》。他首先表明过去四十年中开放促进发展的重要案例就是中国加入WTO,但中国从1986年申请到2001年加入WTO的历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比如中方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中15条、16条等作出了让步。结合上述分析,他指出中国加入WTO后经济获得快速发展的关键原因就在于,这15年的时间使中国明白了三个问题:什么是市场经济、什么是国际规则、以及什么是国际竞争力,进而明白了在开放条件下如何生存。接下来,他分析了中美政治经济冲突全面加剧的原因,尽管从1820年到1952年中国GDP占世界总GDP的比例由32.9%下降到5.2%,而美国GDP占比由1.8%上升到27.5%,但是2014年根据世界银行等按购买力平价来计算,中国的GDP已经超过美国,他指出,在这种情况下中美政治经济博弈是必然的。最后,他强调了中国对外开放进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三个难点问题:一是在推动规则等制度型开放、与国际高标准规则衔接的同时,如何保持好“中国特色”;二是在引入外来竞争压力、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人才的同时,如何保障关键技术设备和人才资源自主可控;三是在扩大金融、能源、粮食、科技、信息、生物等重要领域对外开放的同时,如何确保国家安全和其他安全保障和风险防范。
第二位报告的学者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他报告的主题为《中国工业化的几点启示》。他首先梳理了中国工业化的四个阶段:第一轮是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机器设备和生产技术,在中国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中国开始出现近代工业,但是后来由于外敌入侵,中国工业化数次中断。第二轮是50年代苏联援建的重工业项目,这一轮工业化打下了计划经济时代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的工业基础。第三轮是1979年中国企业开始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技术,如宝钢集团直接引进日本的技术设备。第四轮是2001-2012年出口导向的发展模式,工业就业占比上升了10%,出口产品种类更为齐全。最后,他阐述了中国工业化的启示,一方面,对于大国发展而言,是否继续进行工业化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原因是全球范围内存在能源供给和气候变化问题,工业化发展中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势必会加剧能源短缺和气候变暖,进而对全球带来灾难。另一方面,中国重工业发展的意义是提高了制造能力和学习能力,这也是中国出口导向政策能够成功的重要原因。
第三位报告的学者是香港交易所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他报告的主题为《中国城镇化的新特征与房地产市场的新趋势》。他的报告首先关注中国城镇化的浪潮,中国城镇化有规模大、速度快、高度集中、财富扩张四个特点,在这个背景下,他进一步梳理了房地产市场改革的历程:1980年-1998年第一次房改,住房投资主体从政府变为单位,伴随着住房投资权的下放,房价占GDP的比重上升,住房条件改善。1998年-2008年第二次房改住房市场化,全年取消福利分房,住宅商品化率提升,开启了快速的住房投资浪潮。2009-2018年,吸收流动性的所谓金融化,引发了通胀预期与投资渠道有限之间的矛盾,杠杆率上升。三次房改的成就主要为城镇户均住房套数增加、人均住房面积上升,但存在的突出问题为核心城市房价过高,租售比高,年轻人买房压力大,表现为首置刚需首付收入比上升,杠杆率增速过快。最后,他指出中国各省市城镇化率特点为整体协同,但是呈现不同梯度,中国处于快速城镇化的后期,从不同模式(欧美模式、拉美模式)来预测,2030年可能是分水岭。
第四位报告的学者为为南京大学商学院院长沈坤荣,他报告的主题为《以城市群经济推进高质量发展》。他指出中国发展进入新时代的基本特征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而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从两个角度来审视:一是从长期来看,经济增长的潜在动力在哪里?二是从短期来看,经济运行的潜藏风险需防范。为此需要适应新环境、拓展新空间、构筑新动力。适应新环境的重点在于处理好中美关系全球价值链收缩管控分歧,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拓展新空间的重点在于坚持全球化道路,共筑世界命运共同体。构筑新动力的重点在于推进创新驱动和大幅度调整中国经济发展的空间布局。事实上,中国经济增长由工业化主导转向城市化主导,但是中国向大城市集聚的程度还比较低。他指出,从理论上说,需要通过城市(地区)间的资源再配置来充分利用大城市对于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从而提高竞争力,但是在中国,地区政府为了经济增长,展开税收竞争(土地出让金)、环保(污染转移)、金融资源(地方债)等方面的激烈竞争,这种竞争从一开始的较为正面的替代市场功能,逐渐转变为负面影响,严重阻碍资源要素自由流动。最后,他分析了城市群发展的现实选择,包括以城市群建设为重点、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人口承载力等,提出以城市群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
第五位报告的学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他报告的主题为《百年目标视域下的中国工业化进程》。他提出这个问题的重要原因是实现工业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内在要求。他首先梳理了改革开放前30年的工业化进程,以及计划经济时期中国的两种不同的工业化策略。接下来,他用三句话精要概括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工业化成就:“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建立了全世界最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最后,他指出中国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我国工业化面临的三个重大任务,一是有效防止“去工业化”,原因是“过早地去工业化”会导致“中等收入陷阱”;二是有效应对全球化“变局”,具体而言,全球化“变局”一方面指美国主导的“逆全球化”,如近期出台了一系列贸易限制措施,另一方面则是区域“超级全球化”即“零关税、领补贴、零壁垒”,如欧盟,根据全球化的三元悖论,超级全球化、国家主权完整和民主政治三者不可兼得;三是有效推进高质量工业化,实施包容的可持续工业化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