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学术观点

经济学院2019年第三十九次学术讲座——应用微观经济学讲座(三)

文章来源: 发表时间:2019-06-25 19:53:00点击次数:

本网讯(通讯员:苏乐)2019年6月13日上午10:00,经济学院第三十九次学术讲座——应用微观经济学讲座(三)在402会议室举行,来自美国康涅狄格大学经济系的陈阗諝博士作了题为《The effects of son preference on parental investment in children》的精彩报告。本次报告由经济学系叶巾祁老师主持,汪小勤老师、彭斌老师、方晶老师、沈淑琳老师和部分经济学院硕士博士生参与了本次讲座。

报告第一部分,陈老师首先对主题相关的文献进行了归纳总结。陈老师指出,重男轻女现象广泛存在于各个国家和地区,且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比如在美国,重男轻女主要会影响夫妻的婚姻关系等。目前大部分文献均以新生儿出生比例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重男轻女的程度,但是,新生儿出生比例并不是衡量是否存在重男轻女的唯一标准。在此,陈老师重点介绍了Choi&Hwang的文章,该文章的结果表明,韩国男女出生比基本持平,但父母在男孩和女孩出生后的付出存在较大的差距。接下来,陈老师在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了研究重男轻女的两面性:一方面,重男轻女观念可能造成家庭内部资源分配不均、男女社会地位不平等;另一方面,重男轻女可能会提升女性人力资源的质量水平,也有研究表明,在韩国由于对生肖和性别的偏好,1990年出生的女性较少,但是这一部分女性恰恰接受了更好的教育并获得了更优质的资源。在本部分结尾,陈老师将研究聚焦到中国。中国的重男轻女观念由来已久,在独生子女政策时期性别选择性堕胎现象广泛存在。因此,在一孩政策的背景下研究中国家庭的性别选择如何影响父母对孩子的投资便极具现实意义。

报告第二部分,陈老师详细介绍了本文的实证分析思路和结论。在数据选取方面,文章利用了提供母亲堕胎史信息的CHNS数据,以一孩家庭作为研究对象。在计量方法和变量设定方面,文章采用了DID方法,并在模型中加入了两个虚拟变量,将研究对象划分为四类:一孩是男孩有堕胎史家庭,一孩是女孩有堕胎史家庭,一孩是男孩无堕胎史家庭和一孩是女孩无堕胎史家庭,同时并假设一孩是男孩有堕胎史家庭对男孩的偏好更强。以孩子的家务时间、肥胖率等衡量父母对孩子的偏好。实证结果表明,父母对子女的时间和金钱投资在性别选择和堕胎史两方面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有堕胎史家庭出生的男孩往往会做更少的家务、接受更高的教育、每月金钱开支更高且较小可能被送到寄宿学校。

报告第三部分,陈老师谈到,文章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本文提到的有堕胎史的家庭并不完全等同于重男轻女的家庭,因为堕胎也有很多外部因素。以及一孩是男孩无堕胎史家庭内部父母的观念也存在差异性,但是在样本数据中却无法有效区分。

报告第四部分,陈老师总结了本文的两大贡献。第一,本文重点研究了当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时父母对孩子时间和金钱的付出有何差别;第二,随着一孩政策的放开,家庭可以选择生多个孩子,在此背景下,父母对待男孩和女孩是否存在差异。

讲座结束后,在场师生就报告的内容与陈老师展开激烈的探讨。叶巾祁老师指出,如果只考虑一孩家庭,可能还会涉及到年份、民族和城乡差别等影响因素;彭斌老师建议到,本文应该对样本数据和被筛出的样本数据做一个对比说明,保证样本数据选取的合理性;汪小勤老师对本文选取的金钱和时间投入存在疑问,汪老师认为,如果把孩子送到私立学校,对于父母而言,金钱支出在增加,时间投入在减少,二者并未同方向变化,因此,将金钱和时间的同向变化衡量父母对子女的投资有所欠缺;最后汪小勤老师强调到,中国的生育政策较为复杂,笼统分析缺乏代表性且现实意义不强,建议本文进一步按区域划分,从多地域性、城乡对比等多个角度进行研究。

陈阗諝博士,美国康耐狄格大学经济系助理教授。曾任上海财经大学经济系助理教授。她于2007年获中国人民大学学士学位,2009年获美国杜克大学硕士学位,2014年获美国波士顿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主要利用应用微观经济学的方法进行健康和劳动等领域的实证研究。她的合作论文《Comparisons of Health Insurance Systems in Developed Countries》发表在Encyclopedia of Health Economics。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