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学术观点

开放与发展研讨

文章来源: 发表时间:2019-06-01 12:01:19点击次数:

(通讯员:任锦儒)2019年5月26日9:00,第三届中国开放与发展研究论坛分论坛在游艇会线路检测中心106室如期举行。主持人为游艇会线路检测中心陈波教授,与会交流的嘉宾包括清华大学的马弘老师,浙江大学的周默涵老师、西南财经大学的逯建老师、武汉大学的崔静波老师和丁宇澄老师以及香港大学的丘东晓老师。部分经济学院本硕博学生参会。

会议伊始,首先由马弘老师分享了题为《The“China Shock”Reconsidered》的相关研究内容。老师首先简单解释了这篇文章的动机。从已有的研究来看,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造成了就业下降、婚姻层面的问题,但也有研究中国出口对其他国家的影响中发现存在积极影响,因此他们聚焦于研究中国出口对于美国的冲击是否被夸大。马弘老师指出,现有研究的缺陷在于忽略美国上世纪90年代到21实际初宏观因素的影响(房地产市场)。他们的研究发现,如果考虑房价波动的影响,会让中国出口的冲击作用减弱一半。其次,另一缺陷在于已有研究只注重了中国出口的影响,忽略了中国进口的影响。老师还提及了另一篇从“中间品”角度出发的类似的研究,得出了和他们一致的研究结论。接下来,老师介绍了研究的基准模型,在此基础上,加上了房地产市场的相关变量,发现中国冲击对美国就业市场的影响显著下降。其次,马弘老师还说明了稳健型检验的内容。接下来,老师又介绍了相关领域的另一篇研究。现有的关于贸易对就业影响的研究都集中于进口竞争,很少涉及美国出口增加对美国就业的影响。老师接下来介绍了他们在该层面的研究包括跨行业的研究,以及出口增加对于其他变量的影响。最后,老师介绍了现在仍再进行的研究。并和在场师生进行了交流。陈波老师进行了总结。

接下来由浙江大学的周默涵老师汇报了题为《Subsidies in Industry Equilibrium》的研究。周默涵老师首先介绍了补助的三种类型,以及已有关于补助影响的研究的不同结论。老师指出,补助本身存在不同以及对不同企业的作用效果不同可能是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在简单的介绍之后,周默涵老师对他们研究的模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包括模型的内容、优势,变量的设定以及最终均衡的结果。在模型中,他们主要考虑了三种不同的补助类型在三种不同均衡条件下的结果,包括局部均衡、行业均衡以及带 fixed capital supply的行业均衡。在模型理论推导的基础上,老师还介绍了该研究对于实证层面研究的启示。认为该研究为《The Value-Added Tax Reform Puzzle》的研究结果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最后,老师简要介绍了接下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并与在场老师进行了交流。

第三位来自西南财经大学的逯建老师介绍了《Network Central Embedding in Trade expansion》的研究内容。首先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并以中国出访罗马尼亚为例进行了说明。逯建老师指出,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贸易伙伴的建立过程以及寻找网络中心点作为拓展贸易起点的原因。其次,老师也指出了已有文献的不足,强调了他们研究方法的先进性。接下来,逯建老师详细介绍了研究的基本观点、四个假设以及核心变量的计算方法。在模型改进方面,他们考虑了common remark的效应。并进一步研究了对于下一期的影响,进行了相关的理论推导。最终的研究结果发现,出口国更愿意找寻带有贸易联系的贸易伙伴;当他们在第一期建立了联系之后,更愿意在第二期建立新的联系;非直接的联系童颜也会促进贸易伙伴之间的直接联系。

第四位来自武汉大学的崔静波老师分享了题为《Does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Induce Firm Green Innovation and Enhance Firm Competitiveness?Evidence from a Quasi-Natural Experiment in China》的研究,老师首先指出这篇研究的要点在于环境政策管制对企业创新是否有影响,其次这种创新是否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在谈到这篇研究的动机,老师指出,严峻的环境污染导形势以及较多的相关政策使得该层面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热度。其次,已有的研究中主要集中于环境政策的出台是否提高了企业的生产率、竞争力,而没有关注企业的创新能力。接下来,老师回顾了关于创新影响因素的文献以及关于“两控区”政策影响的研究。在指出已有文献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研究的贡献在于基于企业以及城市两方面的数据研究,且着重强调了对于企业创新的影响。接下来,崔静波老师介绍了研究数据来源、变量以及模型的设定。研究发现,环境管制政策的出台对于企业层面的相关创新有促进作用,进一步的安慰剂检验以及稳健型检验也表明政策对于水污染行业企业的创新没有显著影响且城市层面的环境数据的确得到了改善。最后,崔静波老师和在场师生探讨了变量、数据处理等方面的问题,以及可能存在的母公司、子公司之间的专利分配问题。

最后,由武汉大学的丁宇澄老师做了题为《Pay-for-Delayed Patent Settlement, Generic Entry and Welfare》。该文章聚焦制药行业专利创新以及仿制者之间的博弈问题。老师首先简要介绍了研究的背景。他指出,法律对于专利公司存在一定的保护期,仿制药的进入门槛较高;但过了这一期间后,可能会出现仿制者,因此专利所有者对出现的仿制者可能出现三种反应。起诉、同意进入、以及反向支付和解费用(Pay genericfirms to delay or even deter entry,P4D)。在文献回顾部分,老师指出现有的文献较多关注事后的竞争,没有系统的经济学推导。他们的研究正是弥补了该方面的缺陷。老师指出该文章的关键点在于认为仿制药的“挑战”是内生决定的,而不是外生给定的。其次,他们的研究基于政策和法律框架的改变。接下来,老师介绍了基于对称信息以及非对称信息的基准模型推导。最终发现当进入成本高,P4D是有效的,当进入成本低时P4D是无效的。老师同样介绍了在考虑研发的企业整体福利的变化情况。在稳健性检验中,他们考虑了序贯的多个挑战的情况。最后,丁宇澄老师和在场老师探讨了可能的后续研究内容。

会议最后,陈波老师进行了简短的总结,并对到场的嘉宾和同学表示了感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