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学术观点

2017年秋季第三次宏观研讨班:能源技术变革、智能制造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发表时间:2017-10-13 19:18:24点击次数:

本网讯(通讯员黄轲)10月12日晚,经济学院2017年秋季第三次宏观研讨班于经济学院402会议室举行,我院教师徐长生、易鸣、王班班和崔国伟参加研讨。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助理教授钱铁峰和游艇会线路检测中心博士李磊分别汇报了他们的工作论文。

钱铁峰报告的论文题目是《Energy Saving Technological Change in U.S. Manufacturing》。文章首先构建了一个生产函数包含能源使用的模型,然后采用1958~2011年涵盖400多个行业的美国制造业企业数据,计算了每个行业的能源技术增长及总的资本-能源替代弹性。研究发现:(1)美国制造业企业的资本-能源替代弹性为0.8,行业间的替代弹性为0.6;(2)1973年石油危机后行业的技术变化分布出现明显的右移;(3)异质性指数随着时间出现了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企业的能源技术增长幅度在样本区间内变现出明显的波动,其均值大概保持在2%;(4)将能源技术增长分解为收入效应和价格效应后,结果表明收入效应在中长期的效果比较明显,而价格效应则不明显。

李磊报告的论文题为《人口流动与智能制造:基于资本-技能互补的视角》,文章采用2004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分县数据,检验了人口流动对企业微机应用水平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发现,人口流动对工业企业微机应用产生了正面影响,加快了工业智能化升级的进程。进一步的检验表明:(1)在区分流动人口来源后,省内县外以及省级流动人口的增加均促进了工业微机的应用,其中省级人口流动的正向效应更为稳健;(2)人口流动的影响是普遍的,对东、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化水平都起到了促进作用,但影响程度和作用来源存在异质性;(3)区分企业所有制后,除集体企业外,人口流动对国企、民企以及外企的微机应用水平均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对民营的影响最显著。最后,文章考察了人口流动加快工业智能化进程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人口流动主要是通过提高流入地人力资本水平来实现工业智能化,由此产生的资本-技能互补效应激发了企业对设备智能化升级的需求。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