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学术观点

第四届全国经济学研究生学术年会平行论坛(一)——第二节分会场四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发表时间:2017-05-22 22:16:52点击次数:

本网讯(通讯员项君怡)5月20日下午,第四届全国经济学研究生学术年会平行论坛(一)——第二节分会场四在经济学院307会议室举行。本分会场由东南大学博士生秦蒙主持,游艇会线路检测中心国贸系讲师方晶、经济系讲师唐莹点评。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石大千就《交通基础设施质量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推拉理论与要素流动视角的研究》作了报告,通过将铁路提速视为交通基础设施质量提升的准自然实验,首次基于“推-拉”理论和要素流动视角,运用双重差分方法实证检验了铁路提速对城乡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表明,从静态效应来看,铁路提速显著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大约4%-6%,而人的流动、物的流动和技术流动三大机制是其作用渠道。最后,基于多种稳健性检验方法,保证了估计结果和结论的稳健性。文章结论为提升交通基础设施质量、打破地区分割促进要素流动、提升农村地区要素集聚能力等政策提供了直接证据。华中科技大学经济系教师唐莹老师就倍差法提出了质疑,并建议他进一步理清自己的思路与方法。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陈志就《帮扶主体、帮扶措施与帮扶效果研究——基于华中L县精准扶贫实绩核查数据的实证分析》进行了报告。精准扶贫是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是我们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是最艰巨的任务。研究表明:帮扶主体层级高低、帮扶措施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对帮扶效果具有重要影响作用;其中,帮扶主体的层级越高,同时对贫困户实施可持续性的帮扶措施可以明显提升贫困户对帮扶效果的认可度。基于此,为了更好的完成精准扶贫工作的各项任务,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对扶贫资源的合理调度,整合一切可整合的资金、资源用于扶贫开发工作,保证贫困户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从根本上实现脱贫。华中科技大学教师方晶和唐莹及在座的同学对本文的贡献表达了一致的肯定。

东南大学博士秦蒙作题为《城市规模与空间形态如何影响劳动者的工资收入?——基于夜间灯光数据和CHFS数据的实证研究》的报告。基于三部门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城市空间形态影响劳动者工资的微观机制进而借助DMSP/OLS全球夜间灯光数据,计算出了三组城市内部距离指标用于量化城市空间形态,并结合CHFS家庭调查数据,使用工具变量估计考察了城市空间形态和人口规模对劳动者工资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劳动者个人特征后,“劣质”的城市形态会显著地降低其工资水平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相比于服务业,第二产业劳动者工资收入受城市形态的影响更大;而规模和城市形态之间并不存在交互影响。华中科技大学国贸系教师方晶对灯光设置的距离提出质疑。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