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学术观点

2017年春季第七次宏观研讨班:金融摩擦、 大众创业与经济增长——基于劳动分工的视角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发表时间:2017-05-12 11:21:39点击次数:

本网讯(通讯员:杨秋怡)5月11日晚7点半,经济学院2017年第七次宏观研讨班于经济学院402会议室举行。我院教师范红忠、易鸣参加研讨。我院硕士生翁丽影汇报工作论文《金融摩擦、 大众创业与经济增长——基于劳动分工的视角》,何珊珊、陈攀进行点评。

翁丽影介绍,经济新常态下,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至关重要,然而金融摩擦却使得大量创新企业资金短缺。本文将创业视为一种新的劳动分工,将金融摩擦引入新兴古典投资和储蓄模型,采用超边际分析方法,尝试从劳动分工的视角解释在创业的情况下金融摩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以上理论分析,翁丽影以2002-2015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不包括西藏和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进一步对金融摩擦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经验检验。她的结论是,创业是随着金融摩擦的降低而出现的。当有人进行创业时,金融摩擦的不断降低,使得经济增长,人均收入增加。当金融摩擦小于临界值时,即有人进行创业时,贷款利率的不断提高并不会恶化经济环境。金融摩擦小于临界值意味着创业者可以通过贷款满足创业初期的基本消费,而创业者对贷款的强烈需求远大于对贷款成本的担忧,这也是中小型民企即便面对较高的贷款利率,也愿意从民间金融市场借贷的原因。为了改善金融环境,政府应当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拓宽创业者的融资渠道;鼓励私人资本进入银行业,加强银行之间的竞争,并增强对民间金融市场的监管。

评论人陈攀指出,翁丽影的理论模型做的很扎实,逻辑很清楚,但是实证模型相对却不够一致,联系方程系统没有办法解决文章想要验证的结论。李磊对这点表示赞同,建议她可以运用门槛检验检测当金融摩擦严重到何种程度时,促进创业,这将使得实证部分和前面的理论分析更为吻合一致。何珊珊建议,翁丽影在文章的参考文献部分更加充实。她同时对理论模型中投资品的生产是否需要学习提出质疑,认为将其称作投资品略失偏颇。杨迎亚认为,翁丽影在进行数据收集时应细致检查,对于人力资本投资这一变量,不能直接加总,另外,2002至2004年的城镇化水平数据缺失应当更加慎重地处理。老师们一致认为,文章的切入点很好,构思下了功夫,但是逻辑联系不够充分,题目过大,静态模型是最大的弊端,无法反映文中所强调的经济增长,金融摩擦影响创业主要是通过融资,运用动态模型将更有说服力。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