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叶子青)10月26日下午,第六期契约、组织与制度经济学系列研讨会“美国电力市场竞争研究”在经济学院402教室举行。唐莹汇报了论文《Essays on Competition in Electricity and Telecommunications Markets》并在会上进行了研讨。
唐莹首先就美国电信市场及电力市场变革模式做了简单介绍,美国电力市场在1997年变革之前是纵向整合一体化的垄断市场,而当前是上游发电厂商与下游配电公司分离的状况,上下游之间存在中间调配市场。接着她实证考察了2010至2014年美国东部地区PJM能源市场的市场力,用调整后的价格需求弹性作为衡量市场力的指标。随后重点说明了PJM市场中十家大公司的峰值发电情况。通过厂商利润最大化,分别推导出完全竞争和隐形勾结情况下的厂商利润情况。她强调与其他文献不同,本文对厂商市场份额没有做均等化约束,即每个厂商的市场份额都是不同的。
研究结果表明,纵向整合一体化供应商(vertically integrated provide,VIP)获利时,它的下游竞争对手会降低运营成本;在PJM市场的十家公司中,峰值发电能力较高的公司,有较高的调整边际价格成本弹性。因为这些公司在峰值需求运作之后,能在短时间内恢复投资成本。从产业角度来看,考虑在峰值需求时段提高需求响应来减少或转移电力使用;在厂商层面上,在运作期间峰值发电厂商对如何运营过多的市场力有更大的激励。
国际经济与贸易系教授张建华,经济系教授张卫东、汪小勤,金融系教授王少平、唐齐鸣等就中国与美国的电力市场模式,实证研究中滞后项以及竞价模式等问题与唐莹进行讨论。与会博士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在会后与唐莹进行了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