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学术观点

经济学院2017年第二十七次学术讲座:规模与分割:空间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城市、区域和国家发展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发表时间:2017-06-13 21:17:13点击次数:

本网讯(通讯员林源榕)6月12日上午,经济学院2017年第二十七次学术讲座在经济学院307会议室举行,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季刊)》副主编陆铭作了题为“规模与分割:空间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城市、区域和国家发展”的主题报告。

陆铭在“空间政治经济学”视角下总结城市、区域与国家发展的相关研究,并对中国的一些相关政策及其影响进行评论。

首先,在城市发展方面,陆铭指出人力资本外部性和技能互补性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也是现代经济增长的核心。城市可以更好地实现人力资本积累并且提高人力资本的回报,但城市和大城市的作用仍然受到政策限制。

第二,在区域发展方面,陆铭指出经济地理和集聚效应仍然是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决定性因素。人口的自由流动有助于实现区域经济“在集聚中走向平衡”,但地方政府行为却导致市场分割和地区间分工下降。

第三,关于国家发展,由于政治经济学的因素,导致中国经济在2003年之后出现地区之间“均匀发展”的政策倾向,资源配置效率恶化,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放缓。具体表现为偏离欠发达地区比较优势的投资政策导致区域间资源误配以及地方政府负债,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受损。

陆铭列举了国内研究存在的诸多误区,比如“城市规模不经济是因为人口规模过多”、“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出现收敛”、“中国的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是周期问题和新常态”、“中国特色的官员激励和考核制度促进增长”、“中国房价存在泡沫”等等。他对这些错误观点逐一进行了详尽的剖析,向同学们证明了这些误解都是简单套用经济学理论,未考虑清楚中国现实经济背景的结果。

最后,陆铭用一段话为今天的主题报告总结。中国不是一个市场成为资源配置决定性力量、政府更好发挥作用的经济,因此做研究的时候千万不要生搬硬套西方的经济理论。相对理想情形的经济理论是我们分析问题的基准点,但要在其中加入制度背景、摩擦、结构扭曲、资源错配等,我们要做的政策结论是放松管制,向市场成为资源配置决定性力量、政府更好发挥作用的经济趋近的建议。学了这么多经济理论,我们要做什么样的研究呢?要做真实且重要的研究。

在座师生与陆铭教授就土地放松供应地区为何未观察到投资挤入效应、其他城市进行试点能否解决北京、上海的城市病、中国未来人口和资源的空间分配结构应该如何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陆铭,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季刊)》副主编。陆教授于复旦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荣誉称号。陆教授的研究领域为劳动经济学、城乡和区域发展、社会经济学。其论文发见诸于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World Development等外文杂志以及《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管理世界》等国内权威杂志。研究成果获得过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在内的多个奖项。他的专著《大国大城》获得广泛好评。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