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许昉、陈一鸣、赵巧巧)第四届中国开放与发展研究论坛之开放与发展研究论文研讨于2021年6月17日下午14:00-17:15在腾讯会议上顺利举行。一共有六位宣讲人就其最新的工作论文作了精彩汇报。他们分别是来自江苏大学的孙华平老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吴含老师、来自海南大学的程雪琳老师、海南大学的孙建军老师以及中央财经大学的高涵同学,主持嘉宾为华中科技大学的周记顺老师。
孙华平老师的论文题目为《中国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分工模式及其碳贸易转移路径》。他介绍了该文章的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并对关于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定义进行了讲解。从国际上来看,全球已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出了碳中和目标,随着不同区域、不同尺度的研究逐渐健全,基于隐含碳的研究为探索碳排放流动与经济系统内部的机理提供了可能。从总体上来看,中国要实现碳中和目标需要深刻的社会经济转型,从技术角度来看,还需加快负排放技术的研发,从机制角度来看,要加快设计公平高效的市场机制如碳税和碳交易市场。报告完毕后,我院周继顺老师就碳贸易与全球价值链分工模式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同孙华平老师进行了探讨,参会的老师和同学都对中国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分工模式及其碳贸易转移路径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来自南京大学的王紫绮同学,报告了题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城市经济增长质量吗?——基于劳动力流动视角的考察》的工作论文。文章首先构建了DID模型,研究高铁开通对中国城市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效应,并进一步基于人力资本流动视角检验了高铁开通对城市经济增长质量的作用机制。报告完毕后,来自江苏大学的孙华平老师针对机制检验略显单薄与王紫绮进行了讨论。王紫绮表示在文章的后续完善中,会将劳动力流动进一步细分为高技能与低技能劳动力流动进行分析。来自宁波大学商学院的叶劲松老师认为本文的亮点在于引入劳动力流动的视角分析高铁开通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但文中关于人力资本流动对城市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内容篇幅却较少。王紫绮表示后续会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强调中介变量劳动力流动的作用,以弥补这一缺陷。周记顺老师就选取城市经济增长质量及人力资本流动度量指标是否可以相对更客观也与王紫绮进行了讨论。
程雪琳老师的论文题目为《进口关税存在产业保护效应吗?——基于1998-2017年中国工业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随着全球价值链的不断拓展和深化,1992-2018年,中国最终品和中间品进口额从总体趋势来看有持续增长的态势,并且在此期间,中国的最终品和中间品加权平均适用税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该文认为:从全行业层面来看,短期内,最终品关税对行业利润具有正效应,而中间品关税却具有显著的负效应,即短期内最终品关税具有一定的产业保护效应,中间品关税不具有保护效应;该文的机制检验表明提高关税将会通过“逆价格优势”效应和“逆成本优势”效应最终造成行业利润损失。在短期,最终品关税确实对某些行业具有一定的保护效应,但中国改革开放至今,工业行业已经相对成熟,这种保护效应显效甚微,只有逐步削减贸易壁垒,融合推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才能真正实现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第四位报告人是来自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吴含老师,她的论文题目为《出口退税与出口企业产品加成率》。论文从出口企业产品加成率的视角考察出口退税政策如何影响中国对外贸易的高质量发展。利用2000-2007年高度细化的中国海关数据库、工业企业数据库以及出口退税率文库的匹配数据,借鉴De Loecker等(2016)的方法,论文详细测算了出口企业的产品加成率,并考察产品层面的出口退税变动对出口企业加成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不同于企业层面的研究,基于产品层面的研究发现出口退税政策的实施以及出口退税率的上升显著提高了出口企业的产品加成率。机制检验表明出口退税通过效率提升效应、质量升级效应以及高收入国家出口网络扩张效应促进加成率的提高。汇报完毕后,周记顺老师就稳健性检验中的出口退税产品加成率的溢出效应的解释以及溢出效应的回归结果与前面基准回归的结果的关联性与吴含老师进行讨论。
来自海南大学的孙建军老师的论文题目为《投鼠,要忌器吗?》。论文就2018年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即“资管新规”)如何影响银行流动性创造这个问题进行研究。如果规制资管乱象的新规石头破坏银行流动性创造功能,则资管新规政策可能需要作重大调整以促进COIVD-19持续冲击下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全面重启、恢复与开放,在防控金融风险与服务经济实体这两个方面进行科学平衡。论文研究发现资管新规在经济与统计上均显著地提升银行总流动性创造。对银行总流动性创造进行分解发现,资管新规促进银行总流动性创造主要依靠银行表内与资产这两部分的流动性创造能力,而不是银行负债、权益及表外流动性创造。进一步研究发现,银行规模与银行流动性创造显著负相关,银行风险承担与银行流动性创造显著正相关。因此,在解释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变化时,银行规模比风险承担更重要。汇报完毕后,来自四川大学经济学院的殷贵坤同学就2014年发布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对资产流动性的约束作用是否会持续,进而削弱资管新规对资产流动性的影响、使用DID是否比使用政策虚拟变量更好、是否应该同时考虑时间效应和个体效应而不只考虑个体效应这三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最后一位报告人是来自中央财经大学的高涵同学,她的论文题目为《Eurozone Disease in China: Currency Overvaluation and Local Government Debt》。从欧元区爆发的债务危机与中国地方债务问题存在的相似性,论文在统一的货币区域下研究人民币汇率的高估问题以及汇率高估导致的地方债务问题。通过对2004-2013年中国234个地级市的数据进行回归,实证结果表明人民币率高估会刺激政府发债。异质性检验表明,人民币汇率高估导致地方债务增加在经济落后的地区更显著。机制分析表明:(1)如果一个城市偏离均衡的程度越高,人民币汇率高估越能促进地方政府发债;(2)汇率高估对于进口的促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削弱其对于出口的抑制作用,从而减弱对地方政府发债的影响。汇报完毕后,同学们就人民币高估的指标,确定东西部地区的标准以及作用机制等三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周记顺老师认为欧元病的实质是不同地区生产率的差异,反映到汇率上,而汇率存在对外一致性,从而出现欧元的债务危机。如果在中国衡量汇率高估时用进出口,而有一些城市的进出口会很少,测算的指标可能存在一些问题。
本次论坛的全程录像已上传至百度网盘,有需要的老师同学可由下方链接自取。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IOfh4IQW7CN9PVxZoG0iAA提取码:kf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