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饶玉蕾)2021年5月29日下午15:10-16:30,经济学院第七届全国经济学研究生学术年会-平行论坛(二)在腾讯视频会议系统上召开。三个来自全国各个高校的优秀学子进行了论文的分享展示,游艇会线路检测中心代昀昊老师和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庄额嘉老师作为点评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了交流、探讨,经济学院部分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参与了此次会议。
第一位汇报者是来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的李鑫同学,论文题目为《解释何以掩饰?——基于年报文本因果逻辑强度的研究》。本文以2008-2020年沪深两市集团控股的上市公司公开发行的公司债、企业债以及中期票据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手工查阅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的股权结构图,共得到1438个观测值,通过债券信用风险、是否为“传染企业”、虚拟变量Infection构建回归模型,发现企业集团债券信用风险的传染效应具有显著的经济意义,并认为传导机制主要有关联效应、声誉效应、资源效应。本文分别对发行人、债券、制度环境进行了异质性分析。此外,本文选取企业集团成员公司空间地理位置分散程度和涉及行业分散程度作为工具变量,同时采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方法,进行内生性检验。最后对企业集团、附属集团的成员企业、监管部门分别提出了政策建议。
第二位汇报者是来自天津大学马寅初经济学院胡雅慧同学,论文题目为《数字普惠金融如何影响家庭过度负债?》。本文首先定义客观过度负债和主观过度负债,基于2012、2014和2016年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2013、2015和2017年的CHFS家庭(共31550户次)数据,利用probit模型研究数字经济和数字金融发展与家庭过度负债的关系,运用工具变量“家庭是否使用互联网“结合DID模型进行了内生性分析。实证结果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降低中西部农村家庭和高学历家庭的过度负债风险有更深远的影响,对降低仅有一套住房家庭和中等收入家庭的过度负债风险有更深远的影响。
第三位汇报者是来自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的黎福平同学,论文题目为《如何解释中国企业的“实用新型陷阱”?——基于资本市场“诱多动机”的解释与实证检验》。基于上市企业绩效指标、公司被持股结构、所有制性质、行业属性等公开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模型分别按照全样本、分样本进行回归,并进一步通过中介效应模型探究企业助推散户持股比例上升的动机。本文研究表明:企业陷入“实用新型陷阱”有相当一部分原因受到了资本市场的影响,揭示了中国情境下企业的策略性创新活动本质上是委托-代理问题的表现一在“创新崇拜”的市场氛围中,企业管理层与大股东通过申请实用新型专利释放伪利好信号以吸引“散户”买入,个人投资者利益与企业长期发展绩效可能受到了侵害。
每位同学报告结束后,两位老师分别给出了自己的意见,同学们纷纷表示受到极大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