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学生动态

【社会实践】解读茶叶新常态 献策名茶复兴路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发表时间:2016-07-01 16:53:25点击次数:

本网讯(通讯员刘心一、何贺敏、张沁园)6月28日至30日,经济学院赴鄂豫两地调查农村特色茶产业社会实践小分队,于中国著名绿茶信阳毛尖主要产地——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针对对当地茶产业结构与发展的新常态进行了实地调查。

实践队深入浉河港镇万亩茶园,并与政府专管茶叶部门取得联系。经过对信阳市文新茶叶公司进行实地参观,与公司经理、当地茶农与浉河区茶叶局负责人进行访谈,充分了解到当地茶产业结构与茶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前景设想。

目前,浉河区全区茶园面积达到60万亩,开采茶园52.5万亩,茶叶总产量达3.1万吨,综合产值54亿元,已初步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茶农”的产业组织结构。“家家都有茶园,家家都有经销”,茶农根据自身需要自愿加入合作社,企业通过向合作社间接收购和向茶农直接收购两种方式收取鲜叶或干茶进行精加工。

文新茶叶作为中国驰名商标,企业已经形成了较大的茶叶生产、加工与销售规模,在全国范围内有近二百家实体门店,销售额增长十分迅速。与此同时,文新公司在电子商务方面走在同行前列,近几年销售总额持续翻番。公司具有自身独特的茶叶加工技术,并设立专门实验室进行产品研发、功能产品的检测与农产检测;定期下乡举办讲座,对茶农进行一些茶园管理培训,同时也对茶业人员进行茶艺培训,还为大学生以及创业人士设立了创业孵化基地。

但是,茶叶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如:四五月份农忙时节茶叶销售与其他季节差距过大;部分加工工序缺乏统一标准;外地茶叶涌进市场、甚至冒充信阳毛尖;宣传力度不足、品牌知名度不够;电商发展落后于实体经营等。面对这些困难,浉河区政府与当地企业采取了一系列合理且有力的措施。

针对外地“假毛尖”大批量涌入市场问题,信阳市政府在全国范围内率先设立了初步的茶叶货源追溯机制与质量检测体系,并在已形成一定规模的茶园进行试点。企业自身也设立了企业标准,在质量保证方面要求十分严格,力求产品绿色安全。

针对茶叶销售电商远落后于实体门店问题,茶叶局已牵头与阿里巴巴等大型电商进行合作,为个体农户和企业打开信阳茶的网络销售渠道。同时,茶叶局引导外地茶叶公司将信阳毛尖销往外省、国外,鼓励本地企业走出去,鼓励地理标志产品“信阳毛尖”与“信阳红”销往全国各地。当地龙头企业提出要加强精细化运营,研究开发更适合消费者的产品,并提高复购率。在电商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着力“小而精”的产品,重视高利润产品的研发销售,而不只是追求销售量。

针对茶叶销售仅停留在四五月份问题,政府提出“延长茶产业链”的口号。一些企业目前已采取开发新型茶叶品种、对茶叶进行深加工、与旅游业相结合等等一系列措施。文新公司提出了“主要走‘将茶产业与乡村旅游业结合起来’的道路,辅之以深精加工产品与服务业”的发展战略。公司根据独特的地理优势与信阳茶文化的结合,正在打造一个旅游观光园区,并在山里建设一些茶叶作坊,吸引外地游客过来亲自体验采摘、体验制作,增加其对于信阳毛尖的印象,将两个月的旺季变成12个月的旺季,实现茶业产业化。此外,在调研中发现,部分企业还进行进一步的茶业加工,包括含有茶多酚的饮料、化妆品等深加工产品和高档细致茶叶等精加工产品的制造。

此外,在调研中发现,产茶成本较高。卖茶叶所得收入约40%流入采茶工手里,茶农所留不多。在经济社会大背景下,农户自制的散装茶只能通过茶叶交易市场抑或中介机构进行销售,社会资本在其中所起作用并不大。

实践队通过对茶产业中不同角色与发展现状的深入调查,得出了以下几点看法:要加强特色茶叶品牌的推广,加速新型茶叶加工产品的研发;要建立合理健全的茶叶质量检测与监督体系,降低茶叶溯源体系建立的成本;可通过多种渠道对茶产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项目进行集资,加速茶体验项目的建设。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