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学术观点

2019年农业发展小组seminar(10月)

文章来源: 发表时间:2019-10-18 15:41:33点击次数:

(通讯员:方紫薇)2019年10月17日晚上19点,农业发展小组seminar(10月)在经济学院402会议室举行,这是农业发展小组的第二次研讨会活动。我院教师彭代彦、汪小勤、杨进参与研讨会。我院硕士研究生王欣怡和博士研究生李根丽汇报了自己的工作论文。

首先,硕士研究生王欣怡汇报了题为《高铁开通对中国制造业集聚的影响》的工作论文。王欣怡关注中国高铁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日益显著的影响。文章使用2002-2013年中国高铁数据、工业企业数据和城市数据等,将开通高铁视作一项准自然实验,考察中国高铁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结果显示,高铁开通对不同区位的城市制造业集聚影响不同。高铁开通对于东部地区制造业有促进集聚的影响,对于西部地区有相反的影响,对于中部地区及东北地区未表现出显著的作用,同时对同一地区轻重工业集聚的作用程度不同。文章对高铁进行滞后效应检验显示,高铁对于城市的制造业集聚在高铁开通两年时作用最为明显。文章选用地理、历史工具变量处理内生性问题,以及系列稳健性检验,发现结论始终成立。文章的异质性分析发现,开通高铁对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及省会城市的制造业集聚有更大的促进作用,医疗、教育建设均加强了高铁对于东部城市制造业集聚的促进作用。

王欣怡同学汇报完论文后,参与研讨班的师生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汪老师充分肯定了王欣怡同学文章的工作量,但提出文章的理论机制比较薄弱,影响集聚效应的基础理论—“区位理论”并未被考虑进去,如原材料成本和政策因素都应该被纳入考虑;另外,汪老师认为文章应该更多考虑某地区开通高铁前后的产业集聚现象,而非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研究。彭老师充分肯定了文章选题的新颖性,强调高铁开通是非常重要的现象,但是同样对文章理论机制部分提出质疑。杨老师也肯定了王欣怡同学的工作,但同时也指出文章理论机制部分没有梳理清楚,极大影响了文章结论的可信度。另外,杨老师建议对研究问题的梳理应该先描述现实背景,再引出理论模型,强化研究问题的重要性。最后杨老师还对文章的用词和PPT展示格式等方面提出了建议。王欣怡同学一一解答并对老师们的建议表示感谢。

接着,博士研究生李根丽汇报了题为《劳动力成本上涨、非农经济增长和中国农业种植集聚发展》的文章。李根丽同学基于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城镇数据,使用ESR(内生转换回归)模型分析了教育对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劳动者工资收入的影响,评估了就业类型对劳动者工资收入的影响效应,并在解决样本选择性偏差的基础上采用Neumark分解法对工资收入差异进行了分解。研究结果表明,除非正规就业劳动者研究生阶段教育外,其他阶段的教育对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劳动者工资收入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劳动者的教育收益率在教育各个阶段都不相同,在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时也存在较大差异。正规就业劳动者虽然具有边际报酬递增的教育回报,但并没有在各教育阶段都比非正规就业劳动者更好地发挥人力资本优势和获得更高的教育收益率。反事实检验表明,正规就业对劳动者工资收入反而具有负向的处理效应,正规就业劳动者若非正规就业工资收入会提高20.74%,而非正规就业劳动者若正规就业工资收入也会下降5.11%。劳动力市场分割并不是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劳动者工资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也不总对正规就业劳动者的教育回报有利。正规就业劳动者虽然在初中及以下、高中和研究生教育阶段享受了一定的人力资本溢价,但在大学阶段教育却没有获得与其人力资本特征相匹配的工资收入,出现了负溢价。

李根丽同学汇报完毕后,汪老师高度赞扬了李根丽同学汇报的规范性和文章的严谨性,同时汪老师指出,当文献综述部分出现两个截然不同的观点时,作者自己要做出评价而非仅仅单列两者观点;汪老师对正规和非正规就业概念的界定持有质疑,认为应该同时参考国际通用的界定含义;引入“劳动力市场分割”的概念的时候一定要阐述清楚;最后汪老师对文章如何提高创新性提出了建议。杨进老师指出文章核心变量教育年限的处理存在问题,并与参会同学针对如何处理教育变量进行了热烈的探讨。邹建文同学也对文章的稳健性检验和文章结论等部分提出了疑问和建议。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