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邓楠)2019年6月1日下午16点至17点第六届全国经济学研究生学术年会行论坛3第二组在游艇会线路检测中心402会议室举行。本场演讲由游艇会线路检测中心讲师方晶老师和何川老师担任评论人,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研究生韩颖杰、西南财经政法大学的研究生张雅欣、中国人民大学的研究生朱云轩依次进行了精彩的报告。
第一位进行报告的是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研究生韩颖杰,他报告的题目是《评估房产税的经济影响——基于一般均衡模型的校准方法》。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其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健全地方税体系,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在此背景下,韩颖杰同学采用两期OLG模型探究长期内征收房产税对宏观经济和社会福利的影响。在均衡模型中,他对居民效用、各个部门的生产、地方政府的行为、均衡状态做了充分的设定,综合采用了从已有文献中提取、自己计算、从政府的数据报告中匹配三种方式来拟合模型中涉及到的二十多个参数。为检验模型的有效性,他将经过模型拟合后得出的结果与现有的统计数据进行比对,发现拟合结果基本在现实中能够得到印证。研究发现,在税率为0.5%的前提下,征收房产税会使住房价格下降4.07%、房价收入比下降5.26%政府财政收入上升(3.75%),这会对城市化率、城乡收入差距、居民效用等有轻微的负面影响。
第二位进行报告的是来自西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张雅欣,她汇报了题为《人口流动与社会信任——基于CLDS2014数据的实证研究》的工文。张雅欣同学认为信任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但是,近年来我国居民的社会信任水平有下降趋势,不同社会阶层的居民社会信任程度分化明显。她从一般社会成员之间的信任入手,以2014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为样本数据,在控制了个体的年龄、性别、收入、健康状况、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职业类型、居住地类型、地区、市GDP、最近一年内是否有过惨痛经历等变量之后,研究人口流动经历对社会信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人口流动行为显著地降低其社会普遍信任和邻居信任;移民对社会信任和邻居信任表现出时间的异质性(随着迁移行为发生时间的增加,移民的社会普遍信任逐渐降低,而移民对邻居的信任虽然为负,却随移民时间的增加而有所改善)和空间异质性(跨省移民的不信任感强于跨市移民和跨县移民);对于社会普遍信任,有回迁经历的流动人口的不信任状况会更差,对于邻居信任,没有回迁经历的人的不信任状况会更差;另外,受教育水平较低的低技能流动人口相对更加不信任邻居。社会融合度(社区分离度)和语言(方言交流)是重要的机制。在报告的最后,方晶老师提议除了控制在最近一年内是否有过惨痛经历这一变量之外,还应该控制在最近一年内是否看到过身边的人有过惨痛经历、年龄阅历增长等变量。
最后一位报告的是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朱云轩同学,他报告的题目是《困境”:多元行为主体在公司治理中面临的“两难抉择”——拟合真实市场环境的博弈理论模型》。朱云轩同学说,虽然现在已经有很多的文献讨论过公司治理中的“委托-代理问题”,但是已有的文献对外部环境的假设过于理想化(如:假设经营者与股东是完全分离的),且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缺乏理论推导。故朱云轩同学的这篇文章基于“广视角”(加入更多博弈主体)、提高对现实世界的“拟合度”、采用动态博弈和静态博弈两种方法进一步分析影响“委托-代理”行为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在“侵犯者”、“合规者”、“监管者”同时存在的模型中,由于三者间的博弈,使得社会的总体回报既有可能高于理论上的“绝对自私”的世界,也有可能低于社会本该可能达到的“帕累托最优”点(当人人都是合规者时处于帕累托最优)。在社会的监管成本大于合规成本时,社会将缺乏监管的直接动力,此时总体的社会期望回报低于帕累托最优水平,但总体的期望回报仍然大于零。这说明在三方共存的模型中,三方间的博弈与制约避免了“最坏结果”出现的可能性,并且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可能对社会福利进行改善。三方的共同博弈与制约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社会收益最大化。在最后,朱云轩同学基于他的研究结果给出来三点建议:为防权益不断受损,股东应该一开始就提出申诉;外部监管部门应加大对经营者违规操作的惩罚力度;监事会受到惩罚的机会成本(实际一般指监事会薪酬)如果增大,那么在权衡贿赂与罚金之间选择收取贿赂的可能性会相应降低,并且会更有动力进行监管,从而进一步提高外部监管机构清查出经营者不当行为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