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学术观点

经济学院2019年第二十七次学术讲座:The Effect of Demand Shocks on Workplace Safety and Worker Productivity: Evidence from the Acid Rain Program

文章来源: 发表时间:2019-06-01 11:18:57点击次数:

本网讯(通讯员方紫薇)5月22日上午10点,经济学院2019年第二十七次学术讲座在经济学院402会议室顺利举行。来自美国威斯康辛大学Parkside分校经济系助理教授的李凌做了题为“The Effect of Demand Shocks on Workplace Safety and Worker Productivity: Evidence from the Acid Rain Program”的精彩讲座。经济学院彭斌,周继顺,马诗卉等多位老师和多名硕士博士生参与了本次讲座。

首先,李凌博士概括了本文研究的问题,即政策冲击会如何影响美国企业的生产力和工作场所的安全性。一个宏观的负向冲击对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而言,既会对企业的生产率产生影响,也会对企业在生产场所安全性上的考虑产生影响。本文将研究前提局限于“生产率”和“工作场所安全性”是需要进行权衡取舍的情形,等价于假定技术和其他要素在研究时期内是固定不变的,即不考虑由于技术的提高,生产率和工作场所安全性可能会同时提高的情形。随后,李凌博士分别总结了与贸易冲击相关的文献和与商业周期相关的文献,概括出了企业受到负面需求冲击后可能出现的两种情形:第一种情形是,企业受到了来自需求方面的负向冲击,比如中国对美国的大量出口,极大影响了美国企业的市场需求情况,为了应对负面的竞争压力,企业会更加重视生产,以牺牲生产场所的安全性为代价来提高生产率,所以负向冲击的结果就是企业生产率的提高和生产场所安全性的下降。第二种情形是,负向冲击带来企业对生产场所安全性的投资的机会成本下降,从而选择提高生产场所的安全性,带来企业生产率的下降。综上,一个负向的政策冲击对企业在生产率和生产场所安全性中进行权衡取舍的结果是不确定的。因此,本文的重要贡献在于,为来自需求的负向冲击对企业在权衡取舍中可能采取的路径,提供实证检验。

李凌博士提到,在实证模型上,本文的创新点在于通过Difference in Difference的计量方法,以美国在1990年引入的酸雨控制计划作为一个外生的政策冲击,来检验美国企业受到冲击后究竟会如何在生产率和工作场所安全性中进行取舍。本文将研究视角局限于煤矿行业,这样选取的原因在于对煤矿行业而言,安全问题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所以可以很好的体现企业在生产率和生产场所安全性之间的权衡,另一方面,对于煤矿行业而言,技术变化是比较慢的,潜在的符合了本文的前提假设。李凌博士随后展示了本文的计量模型,并分析本文的假设结论,酸雨计划控制的政策会对使用高硫煤的发电厂产生更大的影响,而对使用低硫煤的发电厂产生更小的影响,再来观测使用高硫煤发电厂的生产率的变化和生产场所安全性的变化。其中,生产场所安全性的变化是通过受工伤的人员数来反映。实证结果表明,酸雨控制计划的实施导致了使用高硫煤的发电厂的工人生产率提高,而受工伤的人数也在增加,表明面对负面冲击,企业可能会牺牲工作场所安全,以提高生产率来应对竞争压力,即证实了第一种情形下的结果。随后李凌博士还就可能的影响机制进行了介绍,最后总结全文。

彭斌,马诗卉,周继顺等多位老师也对文章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和建议,李凌博士都一一作答,交流讨论十分热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