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学术观点

2018年秋季第三次宏观研讨班:机会不平等、努力不平等与住房价格

文章来源: 发表时间:2018-10-26 14:14:28点击次数:

本网讯(通讯员:陈亚会)10月25日晚,经济学院2018年秋季第三次宏观研讨班在经济学院402会议室举行,我院教师徐长生、易鸣、范红忠参加研讨。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郭晨汇报了工作论文《机会不平等、努力不平等与住房价格》。

郭晨首先介绍了这篇文章想法的由来,其选题背景是基于当前我国房价依旧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以及习近平总书记严格提出房地产是用于住而非投机倒卖。此外并指出十九大以来国家政策强调收入不平等带来的影响,考虑到当前我国的额收入不平等依旧严重,自2002年以来,全国基尼系数持续在国际红线0.4以上。因此,目前收入不平等已严重影响中国社会的公平正义。因此缩小国民贫富差距,减缓收入不平等是中国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在中国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的同时,中国房价也在不断攀升。因此,郭晨提出这二者之间可能有一定的关系。并引发了对这一关系的思考与研究。通过整理当前已有的研究,例证收入不平等的日益加剧和住房价格的逐年上涨这两个经济现象同时凸显并非巧合,而是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但是对于收入不平等是促进还是降低房价,分歧较大。当前中国人均住宅供给量逐年上升,但房价仍持续上涨,大量无房家庭持续存在。因此仅从供需关系是无法解释这一经济现象,本篇研究基于阿玛尼亚森的饥荒理论,指出是由于收入不平等导致的房屋获取权不平等,进而引起房屋分配不均,从而导致低等收入人群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引发房价上涨,为解释中国房价居高不下提供新的解释角度。这也是本文的一个重要贡献,其次一个贡献是首篇将收入不平等进行分解,分别讨论机会不平等与努力不平等对房价影响的研究,能够更好的识别“先赋优势”与“后致因素”下的收入不平等对房价的差异化影响。

文章理论分析部分参考国内外已有研究,假设经济体个人具有同质的效用函数构建消费效用函数,分解为住房消费函数与标准化消费函数。并借鉴Carroll等人的研究假定晶体中个人总收入满足正态分布,并以此求解效用最优,得出相关的理论假说,即机会不平等能够促进房价,努力不平等能够控制房价。

接下来通过设定基准回归模型来进行实证检验。本文使用2010-2013&2015年CGSS与城市面板数据,并使用多个指标构建组内与组建的不平等指数利用广义熵与阿尔特森两种方法来进行实证检验,分别验证了机会不平等与努力不平等对住宅商品房价格的影响,得出机会不平等通过刺激投机性住房消费,促使高收入人群剥夺低收入人群住房获取权,导致住房分配失衡,从而实现促进房价上涨的效果;努力不平等通过打破阶级固化,促进阶级流动,倡导天道酬勤的社会风气,从而降低社会中投机套利的心理动机,减少投机性住房消费需求,优化住房分配结构,进而实现控制房价上涨的效果。此外,还从收入不平等的整体角度检验其对房价的影响,得出收入不平等并未推动房价上涨,说明当下中国机会不平等对房价的控制作用大于收入不平等对房价的促进作用。文章最后还使用基尼系数等进行了多个稳健性检验,均证实前述结论。

郭晨与参加研讨班的师生进行了互动,并针对相关提问做出了回答。邹建文同学提出在构建理论模型时,不应该假设收入函数是服从正态分布,而应该是服从对数分布,并提出模型构构建中存在的一些小问题。陈亚会同学提出这篇文的理论解释过分强调了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二者之间的关系,忽视了内生性问题。郭晨指出这以内生性问题是无法回避的,但是可以通过全的措施来检验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徐老师指出用阿玛尼亚森的饥荒理论解释这篇文章的中心机理有些牵强,毕竟房价上涨这个与饥荒存在很大不得不同,房价上涨的内在机理更为复杂。此外易鸣老师提到模型构建与本文的假设不符,对其中的效用最优的主体提出怀疑,指出家庭效用与整体社会计划者的效用不同,并提出相应的建议。郭晨表示会充分考虑借鉴这些建议等。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