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陶爽)5月21日上午10点,经济学院2018年第二十四次学术研讨会在经济学院106教室顺利举行。本次研讨特邀东北财经大学、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商学院副教授朝镛作了题为“WhyDiscrete Price Fragments U.S. Stock Exchanges and Disperses Their Fee Structures”的精彩报告,我院方晶老师主持本次研讨。
朝镛老师首先对其工作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相关知识作了详细介绍。他表示,文章从离散价格的角度研究了美国股票证券交易市场结构碎片化的原因和交易过程中相关费用的问题,其中,离散价格来自美国SEC的一项规制条款“TickSize”,是指对于任何一个1美金以上的股价,其最小变动至少是1美分。但是在实际交易过程中,由于交易所从交易双方收取的交易费用不受制于这项条款,因此实际交易价格会出现变动小于1美分的情况。
接着,朝镛老师介绍了美国市场结构和定价的特点,他指出美国证券交易市场具有碎片化的特征,由于信息技术,各个证券交易所是互联互通的,相当于提供同质化服务。在定价方面,各个证券交易所对交易双方收取的费用都有所区别,并时常会发生改变。通过对各个交易所实际交易的统计观察,由此提出了两点疑问,一是由于交易所之间相互联通,提供同质化服务,那么交易所的数量应当趋于减少,那为什么市场上还会存在这么多的交易所?二是根据经济理论,各个交易所的费用收取应当最终收敛一致,然而实际却是不收敛的,原因何在?
从SEC报价规制的角度,朝镛老师建立了一个三阶段完全信息的博弈模型,第一阶段是公司的行为,选择开办交易所的数量以及定出其相应价格结构;第二阶段是买家的行为,买家根据其对股票的估值选择一个交易所并决定是否挂单交易;第三阶段是卖家的行为,若卖家也选择交易,那么交易达成后,交易所也赚取费用,否则,不发生交易。通过对不存在SEC报价规制和存在SEC报价规制的情况下分析后,朝镛老师指出,假设不存在SEC的报价规制,真正有效的成交价格只依赖于总的费用价格而不依赖于价格结构,也就是说在这个证券市场中,价格结构是中性的,而且市场是单边的,这与实际的统计观察不相符。那么考虑在SEC报价规制下,则价格结构不再是中性,买者与卖者所缴纳的不同的交易费用均会产生影响。而这种影响也会使得一个母公司下开设多个交易所会获得更多的利润。为了解释为什么交易费用不收敛,朝镛老师分析证明了存在离散定价的同质化竞争里,没有完全的纯策略均衡,只有混合策略均衡,因此,各个交易所的交易费用存在较多的变化而且不稳定。如果证券市场没有准入门槛,那么这种混合策略的均衡最终也会导致更多的交易所进入市场。
最后,朝镛老师还作了一个稳健性的测试,最终结论也表明,离散的定价会导致价格结构的非中性,使市场中一维的价格竞争变为二维的竞争,从而也解释了上文所提出的疑问。
在交流互动环节,在场师生与朝镛老师就文中模型的假设、交易模式、结论等方面进行了充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