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康瑾)5月12日上午,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罗长远在经济学院报告厅汇报了题为“The Withdrawl of Foreign Invested Enterprises: Evidence from China”的工作论文。
首先,罗长远教授指出,近年来外商直接投资(FDI)的撤资现象十分突出。他用一些著名的案例来揭示这一现象,例如,2011年,雀巢因利润下降关闭了在华部分工厂;2012年汉莎关闭了在华合资货运企业-翡翠航空;2013年,日本松下电器关闭了其在上海的工厂……整体来看,近年来外商退出中国的规模呈显著增加趋势,从2005年到2014年,FDI退出的增速为39%,而同期FDI流入的增速却仅为21%。此背景下,探究外商撤资的影响因素对于理解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十分重要。
接着,罗长远教授梳理了外资退出领域的相关研究文献。例如,Boddewyn and Torneden(1973)率先将FDI退出视为与FDI流入相对应的概念,指出FDI流入的决定因素可能是诱发外资退出的动因,只不过条件相反;Chow and Hamilton(1993)将外资企业退出的原因归纳为来自外部环境的压力、企业战略选择的影响以及公司盈利困难的现实等三类。在上述研究基础上,众多国内学者运用中国企业数据考察了外资退出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影响中国外资企业退出的因素众多,其中企业自身因素、外资所有权形态、对外贸易类型、要素密度差异以及研发能力等都会对外资退出行为产生影响。
然后,作者选取1998-2007年与1998-2013年两套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作为研究样本,运用多种估计方法考察了外资退出现象的动因。在研究过程中,作者不仅对外商投资按照“港澳台VS非港澳台”以及“并购VS绿地”进行了细分,而且对外商撤资的方式也按照“解散VS出售”进行了区分,从而有助于厘清外商退出背后的作用机理。
文章的被解释变量为外商撤资率,解释变量为一系列可能影响企业撤资行为的因素,包括销售利润率、全要素生产率、企业规模、是否出口、平均工资增长率以及政治稳定性等。运用Kaplan-Meier非参数估计方法的研究结果初步显示,销售利润率、全要素生产率、规模、现金流等特征与外商企业撤资率呈现负相关关系,而且,从外商进入方式视角来看,与并购投资相比,绿地投资的撤资率相对更大。为了保证实证结果的稳健性,作者还运用Clolog与Logit模型估计了外商撤资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企业利润率越高、生产率越高、规模越大、工资水平越低,其撤资概率越小;与内贸企业相比,出口型企业的撤资概率更低;与绿地投资相比,并购型投资的资金更容易退出;地区经济增长率越高,外商退出概率越低;国家政治稳定性越高,外商退出概率越低。而且,运用多项Logit模型的回归结果显示,与以出售方式退出市场的行为相比,销售利润率等因素对以解散方式退出市场行为的影响更为明显;与非港澳台外资企业相比,资本密度对港澳台地区企业撤资的降低作用相对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