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周叶迪)5月13日上午,第五届全国经济学研究生学术年会平行论坛(三)——分会场二在经济学院405会议室顺利进行。本次分论坛的主持人是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硕士研究生潘艳,评论人是游艇会线路检测中心叶巾祁老师和杜立老师。
首先进行报告的是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顾晓敏,其论文题目是《房价上涨与生育决策:来自UHS的证据》。文章的研究背景是房价上涨会影响家庭消费——储蓄决策行为,如果把儿童看作是家庭的一种正常商品,父母对子女的数量和质量有自己的偏好,那么房价上涨对生育决策存在三个影响机制,即替代效应——房价上涨使得生育小孩的成本增加,父母会做出减少生育的决策,财富效应和住房抵押效应——房价上涨对有房的人来说是财富增加,是生育结果来看是正向效应。另外房价上涨使得相对而言,生养男孩的成本较女孩增加更多,因此会降低家庭对生育男孩的偏好。顾晓敏博士介绍说本文的研究是基于市场层面的,即房地产市场中房价通过替代效应,财富效应和住房抵押效应对生育决策的影响。实证研究数据来源于2002-2009年城镇住户调查数据(UHS)及2001-2008年区域经济统计年鉴。在二元固定效应中,IV工具变量选取了适合建造住房土地比率与实际利率的乘积。研究结论简单来说就是房价上涨会导致生育率提高,性别比下降,在一定程度上能改进性别失衡现象。另外,顾博士表示本文的目的是说明性别比失衡的经济因素,但目前研究工作还没有全部完成,对性别比的研究还比较初步。
叶巾祁老师点评说文章做的较好,但对文章中IV工具变量的选择提出了质疑,该工具变量可能会导致内生性问题,另外由于回归结果数值较小,建议在报告过程中进行直观地说明,如房价上涨一千元使得出生率上涨了几个百分点。杜立老师进一步针对叶老师提出的系数数值较小问题提出建议使用房价上涨比代替房价做回归,并就家庭层面性别比及影响机制的证明进行了提问。
第二位论文报告人是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硕士研究生潘艳,其论文题目是《出生在哪儿真的重要吗?代际流动性与空间固化》。文章主要建立了一个包含城市特征的两期世代交叠模型,从经济地理角度利用面板数据使用个体固定效应两阶段计量方法研究“地区身份”——出生地对个体的长期影响并利用准自然实验识别出生地效应。为了对固定效应估计偏误进行修正,潘艳介绍了文中采用的Combes et al.(2008)的两步法计量思想。实证部分的数据来源是2010-2014年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及城市统计年鉴信息,并利用基线处理得到个体出生地信息以及个体当前所在地信息。基准回归的结论简单来说就是出生地具有规模效应和收入效应。另外在控制世代交叠的人力资本流动性下,进一步分析和检验了空间固化的作用机制。最后潘艳对报告内容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两点政策建议:(1)政府要建立公平的市场规则,保障机会公平,消除体制歧视,比如户籍改革;(2)促进教育公平。
叶巾祁老师首先提出问题——“出生地对工作地的影响是否进行了考虑和控制?”。然后正对文中采用的两步法中的系数解释进行了提问,并认为需要详细说明采用两步法是如何解决模型的内生性问题的。最后叶老师对文章总体进行了评论,认为文章内容十分丰富,可以考虑将文章分开多做几篇文章进行进一步研究。杜立老师也针对两步法进行了提问,询问文中采用的方法与传统的OLS估计的区别。另外杜立老师认为准自然实验发生时间与样本数据调查时间间隔太长,与传统的DID方法有差别,可能导致其他误差。
第三位论文报告人是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陈晓东,其论文题目是《就业质量的幸福效应研究:基于工作自主性视角的经验分析》。在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后,陈晓东博士提出了其创新性在于从实证角度研究了工作自主性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以及教育在其中所起到的调节作用。接着陈晓东介绍了工作自主性影响居民幸福感的三个机制——直接效应,溢出效应和挤出效应,并提出了假设1: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自主工作性的上升会提高居民幸福感。另外考虑到教育可以提高个人的工作效率及工作胜任能力,提出了假设2:在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群体中,工作自主性对居民幸福感的正向影响较大。数据来源主要是2010,2012,2013和2015年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及相应的《中国统计年鉴》。主要结论是:(1)工作自主性较高的群体通常拥有较强的主观幸福感。(2)工作自主性对居民幸福感的正向效应存在较为显著的教育水平异质性,且在受教育水平较高的群体中,上述效应显著更大;当工作自主性在较高水平上变动时,其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受教育水平的调节作用较强,反之则较弱。(3)由于受教育水平较高的群体倾向于进入福利待遇好、职业声望高但工作自主性低的国有性质的工作单位,个体受教育水平与其工作自主性程度之间呈现较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最后陈博士也提出了几点政策启示。
叶巾祁老师认为本文的研究视角比较新颖,PSM倾向匹配的方法选择很合适,但是教育与幸福感本身就是有联系的,在工作自主性与就业幸福感的研究中加入个体的受教育程度反而会导致实证结果的不可靠,另外叶老师还建议参考国外一篇文献加入省级时间趋势进行研究。杜立老师则认为文中所提及的影响机制存在些许问题并就工具变量的选择与陈晓东博士展开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