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学术观点

第五届全国经济学研究生学术年会平行论坛(二)——分会场四

文章来源: 发表时间:2018-05-19 11:25:42点击次数:

本网讯(通讯员:翁丽影)5月12日下午,经济学研究生学术年会平行论坛(二)第四组在经济学院307会议室进行。湖南大学博士生王玉泽主持分会论坛讨论,国际经济与贸易系教师方晶、马诗卉点评。

中央财经大学的硕士生李静报告了题为“转移支付的基本逻辑——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划分的最优合约”的论文。文章构建了包括中央政府和两个地方政府的理论模型,研究中央政府作为委托人如何通过最优转移支付合约的设计,影响地方政府在筹集财政资金和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两个维度的决策,实现中央政府在全局范围内对公共产品与服务提供的最终要求。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中央对地方的专项转移支付的水平,与事权的不同外部性属性存在最优的匹配关系。无外部性影响时,中央政府会综合考虑地方政府优势,对国家重点工程、跨区域投资事项转移财政资金;引入外部性后,对体现中央战略意图、跨地区且具有地域管理优势的财政事权,根据外溢程度提供相应补偿。只考虑公共服务全局性目标时,转移支付总是倾向于公共服务转化能力更高的地区;考虑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时,这一效率要求被大为逆转,转移支付的安排主要体现中央政府对共同财政事

在讨论中,方晶老师认为文章的主要结论根据经验事实基本能够归纳出,理论模型的意义没有充分体现出来。

武汉理工大学的硕士生门小璐就“对外直接投资改善了母国环境吗?——基于知识资本的考察”作了报告。文章构建了一个包含两国家(母国与东道国)两部门(清洁型与污染型)的开放经济模型,经由规模效应、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三条路径考察了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环境的影响机制。运用2004~2015年中国30省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总体上支持了污染天堂假说,但资本劳动比的符号方向又从侧面印证了要素禀赋理论的潜在合理性。在知识资本薄弱的发展初期,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的扩大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但这种不利影响会随着知识资本的增加而减弱甚至逆转。在中国现有知识资本存量的基础上,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已经开始对环境保护发挥积极作用,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能够实现共赢。

在讨论中,方晶老师认为文章的理论模型是一个静态的框架,而整个文章描述的是一个动态影响,建议其将理论模型设定为动态。马诗卉老师也对门小璐的文章的内生性问题比较担心,虽然文章做了内生性检验,但作用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湖南大学的博士生王玉泽作题为“什么样的杠杆率有利于企业创新?——基于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研究”的报告。文章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及创新风险三个维度构建企业创新评价体系,借鉴资本结构理论中的权衡模型,分析了企业杠杆率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理;并以2010-2015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固定效应及Probit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杠杆率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对创新风险的影响则呈现“U型”;存在最优杠杆率区间,当杠杆率小于43.99%时,能够实现增加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同时降低创新风险的“双赢”;根据负债期限与不同来源进一步分析表明,与短期杠杆相比,长期杠杆能够有效促进创新产出的提升,与银行借贷杠杆相比,商业信用杠杆抑制了创新产出的增加,同时对创新风险的影响更为显著;此外,对企业异质性的研究表明,杠杆率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因企业规模、所有权性质及技术特质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在讨论中,方晶老师认为,有些企业可能不以创新作为自己的目标,这样的企业留在数据中会使估计有偏误,且创新风险用0、1变量来衡量不太妥当,我们认为创新总是有风险的,应该是0~1之间的一个数,建议其试一试用成本来衡量创新风险。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