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学术观点

第一届中国普惠金融研究论坛(五): 借贷者的借贷双重身份与声誉机制作用效果——以P2P网络借贷为例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发表时间:2017-12-27 13:25:29点击次数:

本网讯(通讯员胡耀文)12月23日下午,第一届中国普惠金融研究论坛的第五场报告在经济学院407会议室如期举行。中国证监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王琳博士作了题为“借贷者的借贷双重身份与声誉机制作用效果——以P2P网络借贷为例”的精彩报告。游艇会线路检测中心教授钱雪松主持,游艇会线路检测中心硕士研究生张雨晗担任论文评论人。

634C0

首先,王琳就其研究动机展开介绍,她通过梳理文献发现,关于微型借贷中声誉机制的研究大多是围绕借款者的声誉进行的,认为借款者只是借贷活动中的卖方角色,和借贷市场上的投资者是完全不同的群体。然而,现实中,在一个借贷市场上,借款者可能有时是需要资金的借款者,有时是有投资需求的投资者,这时的借款者已经不是单纯的卖方,而是具备借贷双重身份的借款者。王琳认为研究这种于具备借贷双重身份的借款者,其声誉信息所揭示的信息含量可能会有所差异并且现有文献研究很少涉及。

王琳指出,近年来迅速兴起的P2P网络借贷活动为我们提供了理想的观测样本,为研究提供了新的契机;这篇文章选取拍拍贷作为样本数据的来源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是拍拍贷主张建立一个借贷双方自由交易的借贷平台,在借款者充分披露信息的基础上,借贷双方自主判断选择交易对象;拍拍贷只进行辅助性地资料审核,提供了一个没有过多干预、更加自由、更加纯粹的信贷交易市场,为观察借贷双方的交易行为提供了更为干净的样本;二是拍拍贷成立于2007年,是我国最早的P2P网络借贷平台,参与者较多,且一直发展较为稳健,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更加完整、持续的样本。

王琳基于现有研究提出研究假设认为:一是借款者正面声誉越高,越容易获得借款;借款者负面声誉越高,越不容易获得借款;投资者认为具有借贷双重身份的借款者对声誉的重视度较高,因此,对于具有借贷双重身份的借款者而言,声誉的信息效应增强;反之,声誉的信息效应减弱。二是借款者正面声誉越高,越不容易违约;借款者负面声誉越高,越容易违约;具有借贷双重身份的借款者体验过投资者的交易心理,从换位思考的角度看,会更重视自身的违约风险,所以对声誉资产更加珍视,因此,对于具有“双重身份”的借款者而言,声誉的资产效应增强,反之,声誉的资产效应减弱。随后,对研究假设进行实证检验,并从声誉衡量方法变更、模型异方差的修正和剔除没有成功借款经历的样本进行稳健性检验,发现研究结论一致。

王琳通过使用P2P网络借贷平台拍拍贷2011年7月到2013年6月间的借款标数据,研究了借款者的借贷双重身份与声誉机制作用效果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贷前,具有借贷双重身份的借款者自有资金较多,信用水平较好,因此其正面声誉所能提供的边际信息相对较少,而负面声誉对投资者而言却更有价值;在贷后,具有借贷双重身份的借款者重复借款的可能性较低,因此对声誉资产的重视度相对较低,声誉资产对其违约的抑制作用下降。她也表示本文主要贡献在于:一是从借款者的借贷双重身份角度,实证检验了声誉主体的身份特征对声誉机制作用效果的影响,补充了声誉机制的相关研究;二是以P2P网络借贷为研究对象,在区分借款者投资经历的基础上,研究了借款者声誉对借款可得性以及借款违约的影响差异,丰富了P2P网络借贷的相关研究。

在互动交流环节,评论人张雨晗首先对文章的创新性表示赞赏,随后对文章中的数据及样本提出了质疑;此外,现场还有其他同学就声誉机制的衡量以及平台的利率如何决定是否会影响研究结论展开讨论。

据悉,本届中国普惠金融研究论坛由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建设银行普惠金融研究院、《金融研究》编辑部、游艇会线路检测中心、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基金会联合主办,于2017年12月23日在华中科技大学举办。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