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学术观点

契约、组织与制度经济学系列研讨会(三)举行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发表时间:2017-09-28 18:50:14点击次数:

2017年9月27日下午,经济学院契约、组织与制度经济学系列研讨会(三)在经济学院402会议室举行,我院博士研究生康瑾汇报了题为《产业政策、企业负债结构转换与债务风险——基于中国2009年十大产业振兴规划自然实验的经验证据》的工作论文。

康瑾首先介绍了论文的写作背景,他指出,作为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方式,产业政策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实体经济是经济学家关注的焦点问题。此背景下,如何认识和理解产业政策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作用机理受到学术界和政府的密切关注。通过梳理相关研究文献发现,已有关于产业政策经济效果的研究对产业政策和企业经营活动之间因果关系的识别不够清晰。其原因在于,产业政策的推出往往不是一个完全外生的事件,他以国内学者普遍关注的“五年规划”举例,指出“五年规划”要经过数年的调研、讨论以及修改过程才能够最终形成,因而企业可能在产业政策推出之前就形成了一定预期并做出反应,这样就很难识别出产业政策的政策效应。特别是,近年来我非金融企业的债务问题引起了各界广泛关注,此背景下,产业政策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企业负债融资活动?这是否恶化了企业债务风险?已有文献语焉不详。

康瑾选取我国政府于2009年年初为应对金融危机冲击而推出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为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产业政策如何影响企业负债融资及债务风险。论文研究发现,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出台之后,企业负债结构发生两个转换。其一,企业的负债融资方式出现转换,具体而言,银行借款这一正规融资增加,但商业信用这一非正规融资减少。同时,考虑到不同特征企业受产业政策影响可能存在差异,文章进一步从企业特征、地区及行业等维度切入设计三重差分检验发现,与非国有企业(政府干预程度较弱地区企业、非产能过剩企业)相比,上述转换现象对于国有企业(政府干预程度较强地区企业、产能过剩企业)而言更加明显;其二,企业负债融资期限出现转换,具体而言,企业短期借款增加,但长期借款减少,这一现象对于国有企业(政府干预程度较强地区企业、产能过剩企业)而言更显著。接下来,文章用利息覆盖率和Z-score两个指标对债务风险进行测度,发现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引致的负债结构转换恶化了企业债务风险。而且,对于国有企业(政府干预程度较强地区企业、产能过剩企业)这些负债结构转换现象更加明显的企业而言,债务风险恶化程度也更大。

互动交流环节中,经济系教授钱雪松、经济系教师徐锦及国贸系副教授邢斐等就文章内容进行了充分讨论。钱雪松老师认为可以进一步挖掘实证结果背后的作用机制,并且就文章的结构安排给出了相关意见。徐锦老师就产业政策是否有效等问题与康瑾进行了交流。邢斐老师指出,文章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产业政策如何影响企业负债融资这一想法很有新意,同时建议在回归之前增加平行趋势检验。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