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杨秋怡)10月27日晚,经济学院2016年下学期第四次宏观研讨班于经济学院402会议室举行。经济系教授徐长生、国际经济与贸易系教授范红忠、经济系讲师易鸣参加研讨。我院硕士生邹建文汇报他的工作论文《State Capacit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 Network Approach》。
首先,邹建文对这篇经典文献进行概括性介绍。许多研究将东亚经济体的成功发展归因于地方政府的能力,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的政府能力较弱,使得他们经济发展水平较差。Acemoglu用政府官员和机构的存在衡量“政府能力”,对哥伦比亚城市的地方政府能力对公共物品供应和繁荣程度的影响进行研究。他介绍,和以往研究不同的是,这篇文章认为由于城市边界的渗透性,邻近城市的溢出效应同样也是至关重要的。跨城市效应同时表明政府能力的建立对每个城市来说都是一项策略性选择:如果每个城市都能从它的相邻城市投资中搭便车,政府在选择自己所发挥的能力的时候就是策略性替代的。相反,如果政府认为他们建立政府能力很难在临近城市中获益,它们就会变得策略互补。邹建文指出,这篇文章创新性地通过建立网络博弈来模拟政府能力,在这个网络博弈中,每个城市都将他们相邻城市的举动纳入考虑,从而决定他们的政府能力。在这里作者主要想考察以下三方面的问题:本城市的政府能力对经济繁荣和公共物品供应的影响、对临近城市的溢出效应、城市的政府能力决策如何取决于邻近城市的政府能力。邹建文解释,为了估计本城市和邻近城市的政府能力对公共物品供应和繁荣的影响,作者对繁荣的每个维度运用线性工具变量、广义矩估计、对繁荣的所有维度进行同时的动差矩模拟。结果显示,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中,有57%是由地方政府自身的直接效应带来,而43%则是由网络溢出效应带来。
徐长生提出,产业集群和竞争之间的权衡值得大家好好分析。哥伦比亚作为联邦制国家其中央政府能力弱于地方政府能力,这篇文章是否告诉我们中央集权优于地方发展?邹建文解释,本篇文章对哥伦比亚的政府能力的确采取否定态度,地方政府能力重要,中央政府能力更重要。博士生彭旭辉指出,本篇文章虽然属于空间计量领域,但并不完全是空间计量问题,在理论模型的创新上十分值得大家借鉴。硕士研究生饶珊珊提出,是否可以将作者的方法适用于中国数据?我们可以用这一创新性方法分析中国国情。范红忠提出,北京和上海作为两个典型案例值得我们深入结合模型分析,是什么造成北京城市发展的虹吸效应和上海城市发展的溢出效应。彭旭辉认为,这和北京的政治地位和上海的经济影响力有很大关系。徐长生提醒大家,网络效应值得在中国和印度之间进行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