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陶爽)9月16日下午,2017香樟武汉Seminar第三期(七)在经济学院405会议室如期举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讲师苗双有就其研究论文作了题为《中间品贸易自由化、企业异质性与出口产品质量》的主题报告。
苗双有收集并分析了中国2000年至2006年中间品和最终品关税以及中国商品进口情况的数据。他指出,在我国一般贸易方式中,中间品的份额占比远远高于最终消费品,我国自加入WTO以后,大幅降低了中间品的进口关税水平,从而降低了企业进口成本,这无疑会对中国企业的生产行为造成重大影响。同时,企业能否生产高质量产品一直被视为是一个国家出口贸易和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从生产低质量产品升级到生产高质量产品的过程是一个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追赶”和“赶超”发达国家的过程,也是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基于对此的思考,他认为中间品的贸易自由化会不同程度影响企业出口产品的质量。
苗双有提出,中间品贸易自由化通过两个渠道来影响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一是“成本渠道”,即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可降低国内企业进口成本,进而正向促进企业生产更高质量的出口产品。二是“竞争渠道”,中间品贸易自由化会引致国内企业竞争加剧,进而负向影响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他认为,中间品关税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不一定为简单的线性关系,也可能为U型关系。
对此,苗双有构建理论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的基本结论有三点:第一,中间品关税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之间可以为线性关系,也可以是U型关系,而这取决于初始中间品关税的高低;第二,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可通过成本渠道和竞争渠道影响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第三,分析以上两渠道的作用方向以及作用大小能解释中间品关税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呈现何种关系。在进一步实证分析后得出的主要结论为:第一,存在中间品贸易自由化的成本渠道和竞争渠道;第二,在中国,中间品关税与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呈现U型关系。苗双有对实证结果以及两种渠道均进行了稳健性分析并指出本文的贡献点在于更深入探讨了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对企业产品质量的作用机制,而非呈现简单的线性关系。
在交流互动环节中,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张天齐副教授就中间品与最终消费品的界限问题提出质疑,游艇会线路检测中心周记顺讲师就文中验证成本渠道时是否考虑到价格因素,以及在不同中间品关税的情况下,两种渠道的主导问题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