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学术观点

国际经济学研讨班(七):市场型和命令型政策工具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效应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发表时间:2016-11-10 23:54:39点击次数:

本网讯(通讯员胡耀文)11月9日晚7点,国际经济学第七次学术研讨会在经济学院405会议室举行。本次研讨会由经济学院教师王班班报告其论文《市场型和命令型政策工具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效应——基于中国工业行业专利数据的实证》。

王班班首先对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展开介绍。她表示,进入“十三五”,中国迫切需要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双赢的道路,而实现这目标的关键驱动力在于创新。王班班梳理现有文献发现政策干预对促进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有重要影响,其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的“双重外部性”效应,二是技术创新方向的路径依赖效应,三是诱发技术进步。现有理论一般认为市场型工具相比命令型工具更加有效,但现有文献尚未研究这两种工具在发展中国家的实施效果。王班班以此为切入点,通过运用中国行业专利数据对这两种政策工具的实施效果展开实证研究。

王班班通过一系列数据进行经验观察,发现中国行业节能减排专利数据与能源价格指数具有相似趋势,有可能存在价格诱发效应和政策诱发效应。王班班还对本文的作用机理展开介绍,她指出能源价格的市场化是市场型工具有效传导条件,国有企业是命令型工具重要的传导渠道;而政策工具的有效传导则依赖于高耗能行业的成本转嫁能力。

实证检验部分,她通过构建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市场型工具和政策目标的诱发效应进行检验并通过构造双重差分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对政策执行的诱发效应进行检验。实证结果发现市场型工具存在溢出效应,在诱发节能创新的同时,还将促进其他类别的创新活动;而命令型工具则更针对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并对创新程度更高的发明专利效应更强。同时,政策工具向行业的有效传导是诱发技术创新的前提,因此市场型工具在电力行业的作用受到限制,而命令型工具在国有化程度高的行业效果更强。在高耗能行业和成本难以转嫁的行业更容易诱发技术创新。

经济学院教师叶巾祁就文中选取价格作为代理变量提出质疑。教师周记顺也就代理变量以及政策的时限不同会对命令型工具指标产生一定的影响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此外,还有教师彭斌、蔡必卿等就使用的计量方法以及实证结果的相关指标进行讨论。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