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学术观点

金融市场发展前沿系列讲座(一)巴曙松教授致辞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发表时间:2016-07-09 17:40:41点击次数:

尊敬的洪洋书记、建华院长、各位老师、同学们:

今天非常高兴又回到母校,受谭慧老师和建华院长、以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基金会各位理事的委托,来给大家组织这么一个讲座。为什么我们要在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基金会的这个大旗下,设立这样一个系列讲座?我尝试谈一点个人的理解。

从经济金融思想演变的历史看,每一次国际国内经济、社会、金融的大动荡,往往就酝酿着经济金融理论的大变革,酝酿着对新的理论、人才、政策框架体系的新需求。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全球战火纷飞、中国内战不已的动荡环境下,张培刚先生在哈佛求学期间,就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判断,战争动荡一旦结束,全球的发展中国家就会走向探索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道路;所以他超前性地、开拓性地进行了关于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的系统研究,奠定了战后一门新的经济学分支学科——发展经济学的基石。

这些年,从全球金融市场看,一直到现在,全球市场依然非常动荡。而中国的经济发展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进入到转型升级压力迅速上升的新常态,同样也面临很多需要克服的新挑战、新课题。所以我们在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会和经济学院的领导、湖北省银行业协会共同推动下,我们也试图秉持张培刚老师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洞察力和大智慧,并把它放到当下的经济金融情境下,组织金融市场不同领域的优秀专业人士,与同学们一道,开始尝试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进行总结、反思、提炼,包括理论、政策、市场所面临的新挑战。这也是我们受经济学院领导委托做这个事情的一个出发点。

从我自己的学习体会看,我自己在校园里学习的一个很深的体会就是,参与大量的高水平的学术活动让自己得益非常多。我们当时在校读书期间,因为张培刚先生在我们华科,因为他的巨大的专业影响力,每个学期都有大量的国内外知名学者过来拜访,张老就会利用这个机会,安排我们跟他们交流,座谈。那个时候,建华院长跟我都是同学,一起有幸参与这些学习。等我们毕业后出去工作的时候,我们才深切的体会到这种跟前沿的、一线的优秀的学者专家交流,对我们专业素质的提升、视野的开拓、以及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使得我们在武汉这个地方,不至于不了解国际国内的大趋势和学科的前沿动态,也使得我们能够在一个可能在中国不是最发达的城市,也能在专业研究上,能接触前沿。

从经济金融学科的学习来说,在目前这样一个面临许多新课题的环境下,研究视野的拓展、对前沿动态的了解、以及专业能力的培养,就自然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我个人认为张老的过世,对华中科大经济学科等方面的损失我们先不去评价,但对青年学生和青年教师最大的损失之一就是,如果我们不主动跟进的话,可能就不会有那么多一流的经济金融学科的学者和机构会主动想起来到我们这个学院来,我们原来习以为常的、以为可以唾手可得的信息渠道、专业研究资源、接触的专业渠道,实际上并不是我们必然应该得到的。基于这种考虑,在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基金会的旗帜下,我们从金融学科开始起步,立足于专业领域的前沿动态,把金融业界、金融政策界、金融理论界的专家邀请到我们的讲坛上来,把张老原来提供给在校师生的接触各个领域前沿专家的机会尽可能延续下去,这个如果可以持续坚持下去,我个人觉得得益最多的是在校的学生。这是第二个方面的考虑。

第三,在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基金会发起的这个系列讲座从金融学科探索一两年之后,我们可以把这个讲座积累的经验转到其他的细分学科。当然,金融发展问题也是发展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张老在《农业与工业化》里面早就强调了工业化的过程也是一个资本深化和宽化的过程。没有金融的有效介入,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推进会受到很多的影响和制约。我们从金融发展这个角度切入,积累的经验拓展到其他的发展领域,我们就可以在这些延伸领域设立新的系列讲座,先从金融学科起步,先行动起来。

第四,从金融角度来看,国际金融的动荡也意味着我们现有的金融体系存在着重大的缺陷,而中国经济金融话语权的提升,使得中国在金融领域不能再仅仅只是一个被动的、国际规则的接受者;要参与国际经济金融的治理,那就首先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把握它的趋势,主动提出符合国际惯例、符合经济金融逻辑、又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现实的参与国际经济金融治理的框架、政策、提议,这就使得深入的研究支持就变得非常重要了。

比如说2016年,中国是G20轮值主席国,在G20这个平台上,中国应该推动什么、反对什么、支持什么,如果没有对全球金融经济发展趋势的洞察,没有前沿的理论专业支持,没有对市场体系的熟练运用和对中国经济发展趋势把握,这是很难在这个平台上发挥应有的作用的。因而,国际的环境和中国所处的现实,对于金融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国内的金融体系来看,现在国内的金融进展到一个什么程度呢?可以看到,整个的金融的结构,已经越来越多的受到经济转型的挑战。比如说,经济转型要提升经济效率、要促进技术进步,而传统的以商业银行为主导的间接融资模式就很难支持这个框架,所以没有金融体系的转型,经济结构的转型很难取得进展。而我们目前金融存在的很大的一个缺陷在什么地方?美国是这样,中国也是这样,比较普遍地在金融体系中存在金融理论和实践的脱节,金融政策和市场的脱节,在金融市场内部不同子市场之间的相互割裂,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信托、租赁等不同子市场之间相互的割裂;而金融市场实际上是统一的,市场上的不同主体参与的是同一个日益联系紧密的金融市场,如果你只是理解一个非常割裂的单一的市场一个局部片段,那就会出现一个理论与实践、局部与整体的巨大冲突,那就实际上成了盲人摸象。当然,从严格意义上,我们每个人对金融市场的了解,都是一定程度上的盲人摸象,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与不同领域的专业交流,来改变这种状况。如果金融监管者不了解金融市场,金融理论研究变成纯粹的书斋中的纸面工作,那我们对于复杂的金融体系和日益高效运转的金融市场就会缺乏把控能力和深入的认知能力,就会在金融体系中出现一次又一次的金融危机。

正是基于这样的一种大的判断,作为学者,作为金融专业的学生,应当有一种增进对金融市场的认知、改善金融体系的运行效率、防范金融危机冲击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是一个宏大的目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可以一点一点起步。比如说,我们的金融系列讲座,可以先邀请不同领域专业人士给大家讲座,与大家交流。这些主讲的专家,每个人可能只熟悉金融市场的一个细分领域,但是每个月一次两次讲座坚持下来,就是一个覆盖不同细分市场专业前沿知识的鲜活的活页版的教科书。大家知道金融学的教科书,一个金融现象反复出现后才能被系统地观察和总结提炼,成熟之后才能编写入教科书,等教科书印出来那一刻起,可能就已经离真实市场晚好几年的时间了。我希望能把这个讲座办成及时版的、鲜活的、来自第一线的、覆盖金融体系各个细分学科的活页版的金融教科书。

同时,每一个前来主讲的金融专家的知识可能只是特定的领域的,但是10讲、20讲、30讲之后,同学们通过讲座接受的金融体系的信息就是相对完整的,这样就可以促成我们对国际国内金融体系的相对深入的理解,促成我们对金融教学科研水平的提升。雅然书记、建华院长近两日还提了很多新的关于讲座的设想,我非常支持,比如说聘请我们主讲的专家为校外的导师、以及我们中国金融研究中心的研究员,他们所任职的机构做我们的实习基地,战略合作单位,这都是非常好的设想,促进教学相长的很好的设想。

所以,作为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基金会的现任理事长,我希望从一期期的讲座开始做起,坐而言不如起而行,一期期的坚持启动起来,从一些基础的工作做起来推动。这样,就可以使得我们在校的同学有更好的专业学习条件,就像张老还在世的时候一样,能及时地接触到前沿的经济金融领域的理论、实践、政策的前沿。而且我们还可以通过多种现代传播手段向公众、向金融同业传播,把我们的华中科大经济学院做成一个辐射华中地区经济金融领域前沿的金融理论、政策与实践的有影响力的交流平台,促进学术界、政策界和金融市场的交流。讲座结束后,主讲专家的PPT、演讲的内容和要点,也会通过微信公众号、公开报道、整理的文字纪要等形式对社会和同学分享。每次讲座的视频累计下来,可以作为一门选修课,穿插到视频讲座和教学内容中去,我们还可以推动学生们与主讲老师所在单位的实习合作、课题合作、以及就业等。

说起来,今天的第一期讲座只是一个很小的起步,但是事前我们还是策划了很长的时间,也给予了很大的期望。大约三十年前,我在这个美丽的校园学习了七年的时间,那时候在座的很多同学可能还没出生,现在终于可以轮到我们摆老资格了。但是我们举办这个讲座不是来倚老卖老的,我们是希望通过这种系列的讲座,要张老这种虽然人在图书馆、但是能放眼全球的大格局继承下去,要把张老在一所理工科主导的学校不断创造各种经济领域的学习机会,吸引一流的专家、学者、政策制定者来与在校师生交流的传统继承下去,通过构建交流平台的方式传承下去。不断发扬广大张老这种立足现实,开展有专业高度和深度的理论、学术、政策的交流研究的研究风范。

我希望能从今天这个讲座开始起步,一步步做下去,一点点的积累,张老的学问做得这么好,他也不是一天就做成的。这其中,有他早期在国内进行广泛现场调研和扎实训练打下的坚实基础,也有在不同的学习时期、研究时期累积的大量成果,还有在哈佛读书时候所整理的好几箱详细的资料卡片,才有了厚积而薄发的境界。各位同学也是这样,以我们自己的经验教训看,在学校的时候不要觉得自己没什么可干,但是一到实际工作时你就会发现懂得太少,学的太少,到那时后悔就有点晚了。所以我们现在及早的邀请各个领域的专家与大家交流,让大家意识到自己在学习中还有哪些不够的地方,及早地、针对性地弥补自己的知识短板,发现自己的学习工作兴趣,我觉得对自己的未来的专业成长,对自己在校的认真的学习,提升学习的主动性,都是有其积极意义和价值的,这是我自己在接受建华院长的任务后,将自己思考的初步设想和大家来简单地做一个交流。

谢谢各位。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