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学术观点

第八次宏观研讨班:对动态R&D选择的估计——关于成本和长期收益的分析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发表时间:2016-12-09 22:19:15点击次数:

本网讯(通讯员:杨秋怡)12月8日晚,经济学院第八次宏观研讨班在经济学院402会议室举行。教师徐长生、范红忠、易鸣参加研讨。博士生陈珍珍汇报论文《Estimating Dynamic R&D Choice: An Analysis of Costs and Long-Run Benefits》。

陈珍珍首先对这篇文章的写作目的进行简单介绍。企业在R&D中的投资在解释其长期绩效可能起到关键作用。多年以来,企业R&D创造的后期回报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他们大多以Griliches 1979年的知识生产函数为基本框架进行研究拓展。这篇文章的目标是在企业层面估计R&D投资的预期回报。与现有实证研究多依靠知识生产函数考察R&D预期回报不同,这篇文章将重点放在企业的R&D投资决策上。企业的R&D投资决策取决于创新的成本和参与R&D的预期长期回报。在拓展了一个企业进行R&D投资选择的动态结构模型中,陈珍珍介绍,作者用德国制造业企业的微观数据总结了使得企业理性决定其R&D投资决策的长期回报。这一模型捕捉了R&D投资过程中的一些特征:R&D对企业实现产品创新的可能性产生的长期冲击、这些创新对企业生产力和短期利润产生的影响、R&D对创新和创新对生产力的影响存在的不确定性、创新成本在企业间的异质性。根据结构模型估计的结果,陈珍珍总结,进行R&D投资的企业相对更有可能实现产品或生产过程的创新,不过R&D投资对于企业创新来说既不是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在同样的R&D投资下,高技术制造企业比起低技术制造企业具有更高的创新可能性。此外,创新提高企业生产力对企业绩效的提高是一个长期效应。最后,那些保持正在进行的R&D投资的企业比起刚刚起步进行R&D投资的企业来说,产生创新的成本小之又小,表明企业的创新史是现期R&D行为的重要决定因素。

评论人杨迎亚认为,陈珍珍同学将这篇文章较为晦涩模糊的结论总结得十分清晰。她认为大家在计算净现值时应当应用Real Auctions方法代替NPV法以考虑不确定性。评论人冯山提出,结论中高科技企业四百四十万欧元和低科技企业七十八万欧元的生产能力在绝对值上呈现重大差异,在相对值方面差异是否仍然显著值得商榷。李磊指出,将R&D投资取0-1分布在直观解释上很不合理,现实中的资本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积累,企业在相邻的两年之内不应当存在间断性投资。陈珍珍解释,作者进行这种数据处理主要是为了避免波动、测量误差,目前尚未找到一种更好地处理方法。

范红忠认为,文章总体比较规范,是一篇详实的经济学论文,人们一直在争论企业规模对创新在企业生产力方面的作用,本文给出了正面的解答。易鸣认为,这篇文章在创新点方面尚有一些欠缺。徐长生建议,中国有很多案例可供研究,大家可以从类似华为、京东等本土企业的经验中进行总结考察创新对于企业生产力的作用。

最后,大家对刚刚召开的中国经济学年会各抒己见,总结了在大会上的收获与见闻。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