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袁峥嵘)第八届全国经济学研究生学术年会平行论坛第7组论文研讨于6月18号下午15:30-17:20在线上顺利举行。来自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李彤、山东财经大学的胡潇男、华中农业大学的姚曼曼、华中科技大学的黄逸和清华大学的经菠分别就其工作论文作了精彩汇报,论文点评嘉宾为游艇会线路检测中心何川老师和高杨老师。
第一位报告人是来自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李彤,她的论文题目是《中国城市工业数字化能否促进FDI流入》。首先李彤同学对文章的研究背景和相关文献研究进行了阐述,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及新兴技术成为中国持续吸引外资的重要动能,在工业部门亦是如此。为此,本文在FC模型框架下引入工业数字化因素,探究其对外商投资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进一步构建城市工业数字化指标,采用2009-2019年地级市数据实证检验工业数字化对外资流入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工业数字化显著促进了FDI流入,尤其是在内陆城市、一线城市、京津冀、长三角城市群等地区。本文从理论和经验两个层面证明,资本收益和产出水平的提升是工业数字化促进外资流入的重要路径。本文还发现,资本存量可以调节工业数字化对FDI的吸引力。本文为稳定外商投资规模提供了来自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新解释,同时丰富了产业数字化效应评估的理论研究。
报告完毕后,何川老师首先对李彤同学的报告给予肯定,然后提出了一些疑问和建议,何川老师建议增加对工业数字化、数字化资本投入等一些概念的举例或关联性讨论,如资本数字化的资本是什么,数字化资本投入的形式是怎么样的等,李彤同学对问题进行了解释并采纳了老师的建议,接下来高杨老师对文章中城市工业数字化这一边际贡献概念与其他评估指标的差别提出疑问,建议在理论技术分析中比较本文指标构建与已有文献之间的差别,李彤同学采纳了上述建议,并解释道工业数字化侧重于针对工业全链条,从之前的生产管理到中间的生产以及事后的经济效益。
第二位报告人是来自山东财经大学的胡潇男,他的论文题目是《区域中心城市规模、市场一体化与城乡协调发展》。陈宇航同学介绍了文章的研究背景和意义以及相关文献综述并对研究方法进行了讲解。文章从理论上阐释了区域中心城市规模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内在机制,在实证上使用2002~2017年的地级市面板数据进行分析,为保证结论的有效性还进行了多重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省会规模的扩张能够通过提高省域内的城乡市场一体化水平,推动地方城市产业结构工业化等途径显著降低城乡收入差距。通过对城乡收入比进行分解后发现,这种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减模式是在不降低城市居民人均收入的同时,通过提升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而实现,形成一种类似于“济贫”而不“劫富”的帕累托改进。进一步的分析也发现了省会规模与城乡收入差距可能存在的“倒U型”关系,但绝大部分省会城市位于拐点的右端,依然说明了省会规模的扩张能有效缩小城乡差距。关于非省会城市异质性的讨论表明:对于经济发展水平更高,人力资本更为充足的中小城市来说,省会规模扩张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减作用更强。本文的研究结果在理论层面深化了学术界对于城市集聚外部性的认识,同时在实践层面从城市体系优化的视角为城乡协调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政策启示,还有助于辩证地看待“强省会”战略的长期作用。
报告完毕后,何川老师首先对胡潇男同学的报告给予肯定,然后提出了一些疑问和建议。第一,何川老师建议在衡量城市规模时使用除人口之外的一些指标来衡量,考虑到短期内不会观测到比较大的变化,而省会城市的吸血效应等也较难以人口来捕捉;第二,何川老师建议除城乡二元化差异外,还可以考虑如大城市和小城市之间的分布问题。接下来高杨老师认为考虑到省会城市直接对周围城市的地理上的和政治意义上的吞并行为,建议寻找工具变量讨论省会城市的虹吸效应。胡潇男同学对问题进行了解答并采纳了老师的建议。
第三位报告人是来自华中农业大学的姚曼曼,她的论文题目是《房价上涨如何影响流动人口家庭储蓄率——基于农民工城市居留意愿视角》。首先姚曼曼同学对文章的研究背景和相关文献研究进行了阐述,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显著特征之一。流动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农民工群体快速成长为我国居民结构的第三极。作为城市的劳动供给主体和重要的消费群体,农民工却表现出较低的长期居留意愿和较高的家庭储蓄率。本文利用2016-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基于农民工城市居留意愿的视角,考察了房价上涨对流动人口家庭储蓄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房价上涨会降低农民工在城市的长期居留意愿,而居留意愿下降会导致农民工家庭储蓄率的增加。特别地,中低收入家庭、一代农民工家庭、仅接受过义务教育、未来打算流向其他城市或返乡的农民工家庭的储蓄率对房价上涨更加敏感。此外,本文还发现房价上涨对农民工家庭储蓄率的这种正向影响在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更为明显。本文的研究结论为解释农民工高储蓄现象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为我国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政策启示。
报告完毕后,何川老师首先对姚曼曼同学的报告给予肯定,然后提出了一些疑问和建议。第一,何川老师提出疑问,针对家庭打工主力在城市,但其买房决策消费决策储蓄决策都与其老家置业的问题此研究设计怎样解决;第二,何川老师对动态监测数据只有两年因此是否是个体维度而非时间维度提出疑问。姚曼曼同学对以上问题进行了解释并采纳了老师的建议,接下来高杨老师提出疑问:变量里住房价格的均值大约是个人收入的四倍到五倍,是否会因为收入较低导致居留意愿并不高,进而导致影响储蓄率的调整效应并不强,进一步高杨老师建议控制变量要考虑到房价本身的高低以及住房价格和收入的这个比例。姚曼曼同学对问题进行了解答并采纳了老师的建议。
第四位报告人是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黄逸,他的论文题目是《An early warning system for financial crises: A Temporal Convolutional Network approach》。首先黄逸同学对文章的研究背景和相关文献研究进行了阐述,全球金融危机在历史上的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凸显了有效预测金融危机的重要性。文章提出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时间卷积网络(TCN)来预测金融危机。将提出的TCN与logit模型和其他深度学习模型进行比较。AUC被用作那些预测系统性金融危机的模型的度量,并且计算了Shapley值分解以用于TCN模型的可解释性。最后,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TCN优于logit模型和其他递归神经网络,股票价格和实际GDP增长对TCN的危机预测贡献最大。
报告完毕后,何川老师首先对黄逸同学的报告给予肯定,并提出了一些疑问和建议。第一,何川老师提出疑问:不同国家爆发金融危机的类型可能不同,其主导因素及产生链条也可能不同,因此怎样用单一的方法如卷积模型来分析其异质性;第二,何川老师建议从经济学角度加强联系,在方法论的基础上讨论基本理论和机制。姚曼曼同学对以上问题进行了解释并采纳了老师的建议,接下来高杨老师提出了一些疑问和建议建议:第一,高杨老师建议从经济金融角度强化故事性,如前文需讨论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一些差异以及GDP金融危机实际上的影响;第二,高杨老师提出疑问,30年代大萧条中其实也是银行业后期的挤兑以及美债引起的,和GDP并不是直接关系,存在中介变量,文章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黄逸同学对问题进行了解答并采纳了老师的建议。
第五位报告人是来自清华大学的经菠,他的论文题目是《盈余操纵与年报文本变化:掩饰还是传递》。首先经菠同学对文章的研究背景和相关文献研究进行了阐述,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屡禁不止、愈演愈烈,如何提前感知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成为资本市场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从年报文本角度研究了盈余管理行为对企业年度报告变化程度的影响。我们以2001-2020年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创新性利用LDA模型计算年报的变化程度,研究发现,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对年报变化程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管理层是出于掩饰或隐藏信息而非传递信息的动机改变年报信息,该行为增加了年报的复杂度和语调的积极程度,降低了风险披露水平;最后,研究表明,由于内部监督机制的失效,盈余操纵与年报变化程度之间的关系在大股东持股比例较大、拥有高关联交易的企业中更加显著,而当被分析师跟踪以及四大审计时,外部监督机制发挥作用,导致该关系显著减弱,这说明企业内外部监督管理机制在抑制管理层信息披露操纵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所揭示的策略性信息披露行为能够为投资者识别上市公司的盈余操纵提供线索,也为证监会的监管方式提供新的视角。
报告完毕后,何川老师首先对经菠同学的报告给予肯定,然后提出一些疑问和建议。何川老师对文章的模型方法和文章的标题表达提出疑问,经菠同学对问题进行了解答并采纳了老师的建议。接下来高杨老师提出建议,第一,建议展示LDA方法相对于其他方法的增量效果,第二,建议考虑如果发现企业存在英语操纵虚假的财务报告被披露了,从季报以及半年报发现其操纵是一蹴而就还是逐步进行的。经菠同学对问题进行了解答并采纳了老师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