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王晗、陈一鸣、赵巧巧)第四届中国开放与发展研究论坛之开放与发展研究论文研讨于2021年6月18日下午14:00-17:15在腾讯会议上顺利举行。一共有五位宣讲人就其最新的工作论文作了精彩汇报。他们分别是来自厦门大学的李辉同学、上海财经大学的仲崇阳同学、华中科技大学的侯盖同学、华中科技大学的陈玥同学以及浙江财经大学的张慧玲同学,主持嘉宾为华中科技大学的张斯琦老师。
第一位报告人是来自厦门大学的博士生李辉,他的论文题目是《外需冲击与企业出口转内销》。他对文章的研究内容、主要方法及实证结果进行了详细介绍,文章从反事实的角度考察了企业出口与内销的关系,利用2000-2006年美国对华反倾销这一自然实验作为企业出口额的工具变量,准确地衡量了企业层面的特殊需求冲击,有效解决了外部需求如何影响企业出口与内销的决策这一因果识别难题。通过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得出负向外需冲击下的企业确实会存在明显的“出口转内销”现象。从市场调整成本和现金流短缺不同角度探讨了影响企业国内销售的因素,发现国内市场分割、政府行政效率低下使得企业在国内销售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同时国内融资环境较差,导致企业融资受阻,加剧现金流短缺的制约。文章进一步发现人力资本程度低、劳动密集型、小型企业在负向外需冲击下更加倾向于转向国内市场销售,内销企业自身竞争力较差也是导致出口转内销时的转换比率较低的重要原因。文章提出应该加快市场准入,实现国际国内标准对接,出台更多金融优惠和信贷支持政策,助力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汇报完毕后,张斯琦老师建议应当指出中国的哪些行业受到了美国反倾销措施的影响,同时变量的内生性处理上可以进一步完善,与会其他老师和同学也就企业出口转内销的必要性、目前面临的困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第二位报告人是来自上海财经大学的博士生仲崇阳,他的论文题目是《法治强则城市兴:地方法治建设能更好地吸引外地投资吗?——基于股东权益司法保护的视角》。他从问题提出、制度背景与理论分析、研究设计、实证结果分析、主要结论等方面进行介绍。文章以法治保障投资权益的制度背景为切入点,使用2006-2018年中国283个地级市的股东权益司法保护数据和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更高程度的股东权益司法保护有利于提升城市吸引外地投资的水平与能力,同时也进行了更改变量衡量指标、构造工具变量等稳健性检验。从机制分析上来看,股东权益司法保护通过缓解政府干预与地方政治不确定性改善了地区吸引外地投资能力,具体表现为异地上市公司在当地投资设立更多的子公司,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积极作用在经济发展前景较好和市场整合程度较高的情况下更为明显,而且更高水平的外地投资可以显著地改善当地的创新能力和就业容纳规模。文章提出应当把保护各类主体投资权益、加强股东权益司法保护作为依法治国的重要任务,同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应对政府干预和地方官员换届对微观主体产生的消极影响,通过推行完善的法治措施改善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发挥好法治建设的积极外溢作用。汇报完毕后,张斯琦老师就司法保护和外地投资水平衡量指标的选取、地级市以及省级层面股东权益的案件是否存在重复或者遗漏等问题与仲崇阳同学进行了讨论交流。
第三位报告人是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博士生侯盖,他的论文题目是《地方自发环境规制政策下的企业出口质量效应——基于“河长制”政策的研究》。首先,他介绍了文章的研究背景,当前我国经济增长、贸易强国建设与环境保护需求的实现存在一定的矛盾,相较于自上而下式的环境政策,自下而上式的环境政策可能会增加企业的排污治污成本以及推动新产品的开发,进而影响到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其次,文章基于“河长制”的政策背景,认为其存在成本提升、创新补偿、干中学效应、晋升激励下的强治污效应,将会对出口产品质量产生出负向影响。然后,基于2006-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海关贸易数据库以及各地区河长制政策数据,通过建立动态双重差分模型和平行趋势检验,发现长三角地区河长制政策的实施显著地降低了出口产品质量,进一步分析得出资本密集型企业、污染型行业受到的负向影响更大,同时由于国有企业获得融资相对容易,河长制也会对民营企业产生出更大的负面冲击。汇报完毕后,陈波老师就数据选取的时间段、核心指标是否稳健等问题同侯盖同学进行了交流,张斯琦老师认为文章也要关注到其他污染指标以及地区间污染排放的相互影响。
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博士生陈玥报告了她的最新工作论文《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对劳动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分析》。文章结果发现,中间品关税的下降,降低了企业劳动资源错配水平,意味着中间品贸易自由化提升了企业的劳动资源配置效率,尤其是对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以及东部地区的企业影响较为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由于调整成本的存在,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对企业的影响是存在时间滞后效应的。同时,中间品关税的下降通过降低企业中间品的单位投入成本,促进了企业劳动资源的再配置,验证了成本节约机制的存在。报告结束后,华中科技大学杜方鑫同学提出最终品关税与中间品关税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的问题。陈玥认为二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不具有因果关系。针对杜方鑫关于贸易自由化是否应加入制度层面因素进行考虑的问题,陈玥也做出了解释。由于制度层面因素难以衡量,目前大多数研究仍采用关税水平衡量贸易自由化。
来自浙江财经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张慧玲对其名为《数字金融与企业海外投资效率——兼论普惠金融效应与政府监管》的论文进行了汇报。文章主要使用2010—2018年北大数字金融指数,基于A股数据的Richardson投资效率模型,探究数字金融对企业海外投资效率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首先,实证研究表明数字金融的发展对样本企业海外非效率投资存在显著纠正作用,主要路径为减少海外投资过度。其次,数字金融在促进整体企业效率提升的同时表现出对传统金融弱势企业群体的扶持倾向,体现数字技术的普惠金融效应与包容能力。最后,政府强化金融科技监管势在必行,实证结果表明有效金融监管确实优化了数字金融提升投资效率的作用效果。汇报完毕后,针对同学提出的数据来源问题,张慧玲分享了文中使用的《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及股权透视图的来源渠道。张斯琦老师就企业投资效率的测度问题与张慧玲同学进行了探讨。张斯琦老师认为仅使用企业每期实际投资额与上一期企业财务数据进行拟合回归,可能无法反映企业海外投资是否有效的真实情况,因此建议可以先进行去趋势处理或允许因变量在一定范围内浮动。
本次论坛的全程录像已上传至百度网盘,有需要的老师同学可由下方链接自取。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IOfh4IQW7CN9PVxZoG0iAA 提取码:kf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