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学术观点

济学院2020年环境与健康经济学研讨会(三):技术创新在实现环保与就业“双重红利”中的作用

文章来源: 发表时间:2020-12-02 10:30:49点击次数:

本网讯(通讯员:万晶)2020年12月1日晚上19:00,经济学院2020年环境与健康经济学研讨会(三)在经济学院402会议室召开,经济系宋德勇老师师门的毕道俊博士研究生报告了工作论文《技术创新在实现环保与就业“双重红利”中的作用》。王班班老师主持会议,宋德勇老师、孙雅老师以及众多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毕道俊博士生从五个方面进行的汇报:问题的提出、传导机制分析、模型设计及数据变量说明、实证分析以及研究结论等。首先,她提到环境标准和治理力度的提升短期内解决了一些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但是环境规制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复杂多样。环境规制强度提升,产业结构转变以及过剩产能的消化等可能引发失业的增加。一方面,环境标准的提升可能使得旧的工作岗位消失,造成就业损失。另一方面,环境规制可能促进生产技术革新等,为劳动者创造新的机遇。因此,这篇论文主要关注的重点在于:如何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增加就业,能否通过技术创新同时打赢“蓝天白云保卫战”和“就业攻坚战”。

毕道俊博士生继续阐述了环境规制对就业影响相关的文献、实现环保与就业“双重红利”路径的研究文献以及技术创新对就业作用的相关研究文献,并指出这篇论文可能存在三个方面的贡献:一是通过识别和验证环境规制对就业的直接影响和间接作用来说明环境保护与就业增长“双重红利”存在的可能性;二是从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两个角度出发,并结合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不同技术创新水平和路径选择对环境规制就业效应的影响;三是借助中介模型梳理了技术创新在实现环境保护与就业增长双重红利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并对此进行了验证。

因此这篇论文在理清了技术创新在实现环保与就业双赢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的基础上,采用我国28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首先验证环境规制与就业增长之间是否存在“双重红利”,说明不同技术创新路径对就业的影响;同时进一步分析技术创新是否是造成环境规制与就业之间存在U型曲线关系的间接原因,从模仿创新和自主创新的角度出发,探究不同技术创新水平和路径下环境规制对就业的影响是否会发生变化。除此之外,采用中介模型说明技术创新在实现环境保护与就业增长双重红利中的作用做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同时采用环境规制工具变量ER2同时考虑技术创新的滞后效应和排除反向因果关系做稳健性检验。最终的结论是:(1)环境规制能够对就业产生直接影响,整体来看,环境规制与就业之间表现出先抑制后上升的U型曲线关系。当环境规制提升并且就业处于增长阶段时,环境保护与就业增长的双重红利得以实现;(2)技术创新对实现环保与就业的双重红利具有明显的中介效果,环境规制能够通过技术创新对就业产生影响;(3)不同的技术创新路径对就业的作用存在差异,技术引进对就业的破坏效应大于创造效应,整体上抑制了就业增长,而自主创新对就业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报告结束后,宋德勇老师、王班班老师、孙雅老师、李东方博士研究生、杨秋月博士研究生以及宋言希硕士研究生分别就论文的选题、影响机制、模型设定以及模型检验部分提出了相关的问题及研究建议。毕道俊博士生对相关问题分别做出了详细的回答,同时也感谢了各位老师及研究生们的宝贵建议,在场的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们也表示获益匪浅。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