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黄莹)2020年10月6日晚上19:30,契约、组织和制度经济学系列研讨会(三)在经济学院402会议室召开。来自游艇会线路检测中心的硕士研究生胡哲做了题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影响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吗?——基于“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的报告。经济学院钱雪松教授、杜立老师以及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参加了本次会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基础设施建设的推动作用不可或缺。传统基础设施已难以满足国民发展需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国家经济新动力。新基建以信息网络为基础,在国务院发布的“宽带中国”战略实施方案中,宽带首次成为了国家战略性网络公共基础设施。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发展中一些弊端也导致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普遍不高。在此背景下,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是否影响了我国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网络基础设施如果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那么其作用机制是什么?
在梳理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文章指出现有研究存在一些不足。其一,大多文献考察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是从宏观、行业或地区层面进行研究,对于微观企业层面的探讨相对较少。其二,在计量策略上,相关文献大多使用地区宽带互联网渗透率作为信息化的代理指标,即使已经关注到反向因果、遗漏变量等带来的内生性问题,也没有很好的因果识别策略。其三,特别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是否影响微观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以及影响机制如何,这一方面目前鲜有文献进行研究。因此,文章从“宽带中国”战略这一准自然实验切入,基于2008-2018年A股上市公司与地级市层面的匹配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方法考察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如何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实证模型根据上市公司注册地是否入选“宽带中国”示范城市来设置二元虚拟变量Broad,它的系数衡量了在“宽带中国”示范城市试点的冲击中,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因果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与未入选“宽带中国”战略的对照组城市相比,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这一外生冲击显著提升了入选城市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异质性分析表明,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在企业产权、研发投入及子公司数量等维度呈现出丰富差异。其一,而相对国企而言,民企由于产权激励更完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明显;其二,相对于研发投入较低的企业,研发投入较高的企业其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更加明显;其三,相对于子公司较少的企业,子公司较多的企业其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也更为明显。而且,机制分析揭示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主要通过增加企业创新质量、降低企业交易成本、提升企业资源配置效率等渠道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施加影响。其一,网络基础设施有利于企业内外知识流通,促进企业创新,从而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其二,网络基础设施降低企业内部管理与外部沟通的交易成本,从而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其三,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企业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从而促进了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
汇报结束后,钱雪松教授对文章的选题潜力给予了肯定,同时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建议,指出可以侧重企业异质性导致全要素生产率差异的原因,应进一步深入分析其中影响原理,因为信息产业和非信息产业、金融产业和非金融产业等必然存在差异,还建议文章可以探讨冲击背后的经济学内涵,结合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的冲击如何影响异质企业,在可得性的前提下获取更有价值的结果。杜立老师指出文章目前的研究较为宽泛,可以进一步考虑对特定行业及细分行业的专业研发、特定环节等方面的具体影响。其他在场博士也提供了丰富的具有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