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学生风采

【中原地产奖学金】王竹葳:数模经历甘苦共,臻于峻岭惟坚持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发表时间:2016-04-08 16:04:59点击次数:

“数学精微何处寻,纷纭世界有模型。经天纬地显身手,七十二行任纵横。”这是北航数学系教授李尚志对数学建模生动而精妙的形容。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由教育部高教司和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主办的比赛,一直受到广大同学的热烈欢迎。它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及合作精神,有力地促进了高等院校的教学改革,已经发展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大学生学科性竞赛活动。

而这次,我有幸采访到了2015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二等奖获得者,来自金融1302班的王竹葳。

坚持,是迈向成功的基石

王竹葳和数学结缘很早。刚入大学,他便加入了数模协会,通过听讲座看资料等途径,开始逐渐接触数模、了解数模,并在大一下与同学组队参加了华中地区数学建模比赛。虽然结果遗憾,但这并没有打击王竹葳对数模的热情。“当时我还是什么都不懂的菜鸟,就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的。结果不重要,这才是一个开始。”

到了大二,当初很多一起学数模的同学都觉得这条路太辛苦,比赛强度太大,而且由于学业繁忙和存在其他选择,只有少数人坚持了下来,而他,便是其中之一。暑假留在学校参加了一个月数模基地的培训,开学后继续坚持每天学习建模方法以及程序编译。为了接触更多建模思想,他甚至还选修了学校的数模公选课。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坚持总有回报,在大二下的华中地区数学建模邀请赛中,他和他的队员们获得了A题二等奖的好成绩。

大一和大二的努力,奠定了他数学建模的扎实基础。而大二暑假几乎全部时间,他都泡在了启明学院的数模基地里,为了国赛奋力冲刺。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大三上的2015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他与来自数学与统计学院的孙书男、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的刘牧明组队,经过三天的艰苦奋斗,最终获得了全国二等奖。

默契,是凝聚团队的力量

谈及国赛组队的过程,王竹葳笑称,在基地互相觉得蛮投缘就决定组队了。但他也说,一个优秀团队的默契协作,才是在三天时间内能完成一篇高质量数模论文的关键。他谦虚地说:“我们三个人来自不同的学院,各有各的专业优势。队长孙书男是数学学院的‘大牛’,建模编程论文样样不差,在团队中起到统筹全局的核心作用。刘牧明是工科出身,编程和逻辑分析能力很强。而我是学经济学的嘛,就自然查资料、写论文这些事情都交给我咯。”

而在整个三天比赛过程中,从选题、查资料,到建模、求解,再到修改论文、润色全篇,他们每一个人都不遗余力地发挥出自己的才华和努力。在沟通中分工合作,共同前进。有困难,他们就一起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一个人的能力和视野总是有限的,一己之力难以成就宏伟篇章。只有团队成员把各自的长处和创新想法融合到一起,才能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绚烂火花,才能收获最满意的结果。

而至于如何进行团队协作,王竹葳还分享了他参加暑期社会实践的经历。他作为队长带领的经济学院赴湖南衡阳调研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现状社会实践队,深入调研了湖南最贫穷的村落,调查当地的教育、医疗等相关现状和问题。在他的统筹安排以及团队成员的积极合作下,他们的实践成果,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一致好评,也成功获得了如意奖学金二等奖。

经历,是比赛珍贵的收获

数模需要三个人合力完成。而这过程中,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和荣誉,而是并肩作战的友谊、是一起奋斗一起努力的难忘经历。

“参加数模是我在大学里最快乐的事情,因为我结识到了一群最好的朋友,收获了最珍贵的友谊,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可贵的品质,引领我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王竹葳如是说,“比如我参加国赛时的队长,他帮助我改掉了很多写论文的毛病,在建模方面给予我很多有益的指导。此外,他遇事不惊、睿智沉稳的气质,也在影响着我的处事方式。”

从8月10号进入数模基地集中训练开始,到9月14号比赛正式结束,他们每天都泡在启明楼里。两个西边的小伙伴住的远,有时候回去不方便,一个队三个人就会睡在简易的折叠椅上凑合一晚。虽然很辛苦,熬夜也非常疲劳,但他表示,那段日子是他大学生活中最充实的时光。一路走来,困难有过,分歧有过,迷茫有过。他们没有一起经历过大风大浪,但是长久相伴的队友已经成为彼此的支撑和力量。

采访的最后,王竹葳说:“登山不以艰险而至止,则必臻乎峻岭。作为大学生的我们,面临着多种多样的选择。站在人生的多岔路口,只有选定方向,坚定目标,并为之不断努力,才能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希望我们每个人能不忘初衷,脚踏实地地去做好自己的事情,去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功。

(记者:曹曙)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