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学生动态

【社会实践】官方视角,看京津冀协同发展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发表时间:2017-07-05 08:37:33点击次数:

(通讯员 王硕)7月3日下午,游艇会线路检测中心赴冀沪苏三地调研卫星城对母城压力疏解评价暑期社会实践队之“Got Six”河北小分队来到北京市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针对京津冀协同发展问题与信息中心的徐主任进行了访谈。

徐主任首先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现况进行了详细介绍。他表示,从2014年到现在正好三年时间,在此期间无论从中央层面,从地方政府层面,还是从市场响应方面都做了一些推进。他形象地将京津冀协同发展比作下棋,认为只有布好棋盘才能下好一盘棋,而京津冀协同发展则需要中央首先批准纲要,之后下达各个地方部门,最后分解工作,分别推进。

对于近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四大工作,徐主任也分别进行讲解。第一是建立通州城市副中心,转移北京非首都功能,即把北京市的一些市属机关和一些与首都功能不相关的产业进行转移,减缓北京人口和交通压力。第二是承接冬奥会的契机,在张家口建设滑雪赛场及相应配套设施,带动当地经济建设。同时利用当地优良环境提高数据库建设效率,进行数据中心功能的转移。第三是开发滨海新区,通过航海将北京、河北与天津的一些国际航运中心、相关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及金融贸易示范区域的资源进行整合,形成环渤海产业中心,加快产业的联动和升级。最后是雄安新区的设立,其核心目标是建立一个带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标杆城市,主要体现在就业、环境和医疗等建设方面。如果要避免建设中的负效应,则应加强现代化建设,实现新兴技术的落地以及其他地区的推广。

京津冀如何更好地协同发展?徐主任给出了答案。在经济方面,将主要依托市场机制进行产业的迁移。产业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不适合北京的大型产业,如服装批发、低端制造业等,这些产业完全可以放置于其他省进行发展;第二类是相对高端的产业,这些产业大多拥有成本低、对环境污染小等特点,可将一部分迁入河北等地,形成产业的集成化、链条化和规模化。除此之外,北京作为拥有2000万人口的超大城市,消费能力较强,所以旅游、文化和商务服务等其他服务可在周边提供,推动新经济的落地与发展。在交通方面,将以北京为中心进行放射性协同规划发展。而天津将分担货运功能,成为一个大的枢纽节点。

访谈最后,徐主任提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即三地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造成各方诉求不同,难以实现共同的目标。于此同时,各地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也各有差异:天津需要尽快恢复开放局面,加强国际化;北京需要将人口有效疏解,缓解交通、环境等负效用;河北省需要解决人口众多,难以将生活水平从小康更好地提高的问题。他表示,虽然三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在不断解决互联互通等各方面问题,但客观来看各方面问题将长期存在,这也将成为工作重点内容。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