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通讯员张鹃)如何识别中国资本市场突出的风险点?如何监管我国的资本市场使之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我国社科领域顶级学术期刊《中国社会科学》2019年第11期发表经济学院王少平教授与赵钊博士合作的论文《中国资本市场的“突出风险点”与监管的反事实仿真》,原创性地应用资产泡沫和泡沫检验的前沿理论和反事实仿真,为识别我国资本市场突出的风险点、规避资本市场的系统性风险,提供了清晰的解答和证据。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突出风险点”。该文针对我国资本市场2014-2015年的股灾,原创性地界定其突出的风险点为:对市场泡沫具有引导和推动作用的行业和市值超大的个股泡沫发生的时间节点。对于2014-2015年而言,其突出的风险点为2014年11月底至12月初,对市场当时的泡沫具有引导和推动作用的是金融地产、可选消费等行业的泡沫(见下图)。进一步,该文原始性地设计并且实现一系列反事实仿真,如下图所示,通过实时刺破行业和重大个股的泡沫而有效化解突出的风险点,将导致市场回归有效运行的轨道。对于2014-2015年而言,如果及时化解当时金融地产、可选消费行业和相关个股的泡沫而实时化解当时的突出风险点,2015年的股市泡沫和随后的崩盘就很可能不会发生。他们最新的研究表明,资本市场一旦形成类似于2015年的泡沫,其泡沫的破灭期和市场的回复期将远远长于泡沫膨胀期,也就是说,资本市场一旦形成大的泡沫,其成本是市场长期(泡沫膨胀期的2-3倍)的萧条而形成金融危机。从这个意义来说,我国资本市场近几年的萎靡不振,2018年的“跌跌不休”,很大程度上也可以看作是2015年股灾的后遗症。因此,实时识别并且化解资本市场的“突出风险点”,不仅是我国资本市场监管和治理的重要任务,也为“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构筑起基础性防线。
该文是王少平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1671070)、赵钊博士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71803055)、华中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发展专项基金资助的最新研究成果。